“微”書單: 微博時代的閱讀風景
1月8日,“閱讀 分享 溝通——曬書單 話讀書”活動在2012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之際首先亮相,新浪網、大佳網的微博網友通過曬自己去年一年的讀書單,票選出了“2011年最喜愛的圖書”,名列前十的有《青春》《百年孤獨》《春宴》《這些人,那些事》《史蒂夫·喬布斯傳》《城邦暴力團》《古爐》《刀尖》《蔣勛的盧浮宮》《1911》《尋路中國》。
這可以說是一張十分接近時下大眾閱讀常態及讀者立場的書單。青春作家韓寒、安妮寶貝分別名列第一和第三,傳統作家賈平凹列居第七,《百年孤獨》《史蒂夫·喬布斯傳》《尋路中國》這三部經典名著、當代名人傳記、西方觀望東方的外籍作品榜上有名。這張書單給我們何種啟示?今天的大眾閱讀生態怎樣?
書評人止庵樂意看到韓寒入選。《青春》是“80后”作家韓寒的雜文精選集,收錄了作者對近期社會公共事件的時評快議。止庵說,韓寒對社會問題所作的某些常識性判斷,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缺乏的。由于韓寒雜文寫作集青春作家身份、流行品質、傳統話語方式于一身,與其他“80后”作家有明顯的不同。談及韓寒作品的歸類問題,止庵認為,青春文學只是一種題材,韓寒與其他青春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韓寒更多關注社會,而大多數青春作家更傾向于關注自我,在這一層面上韓寒繼承了中國自古以來讀書人的傳統,在社會中有擔當。
關于名列第七的《古爐》,止庵說,關鍵不在于排名,這張書單揭示了傳統作家面臨共同的困境,這些年受到多方沖擊,如港臺文學登陸、韓寒們的崛起等,他們丟失了很多讀者,老讀者不讀書了,新讀者又對他們不甚了了,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文學作品在今天該怎么寫,原來的寫法是否和時代脫節,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止庵還表示,本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五部作品不大可能登上這份書單,讀者口味變了,不僅有“課堂里的文學史”,還有“書店里的文學史”,課堂里的“大師”在今天幾乎已經很少有人讀了。不僅在中國,日本、歐洲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一個作家經久不衰地同時占據課堂和書店的重要位置是很難的,現今僅存的此類作家恐怕只有魯迅、沈從文等為數不多的幾位。
止庵認為微博時代給讀書帶來的弊大于利。他提醒年輕人,微博只是一種發布和獲取信息的手段,就像電話一樣,我們不能天天舉著電話不放。“不要讓自己變成‘微博控’,讀書人要有定力,不能把時間都耽誤在微博上。”
這份書單上還缺少哪類作品?止庵說,純粹的讀者書單要去書店查看銷售記錄,這個書單只是愿意展示的讀者提供的,微博上以中學生、大學生為主,比起專家推薦的書單,他們的口味更傾向于把閱讀當成消遣,沒有那么多責任感,沒有那么沉重的思考。比如《尋路中國》在專家推薦榜單里可以拿到第一名,而在這張書單里名列第十。
綠茶、解璽璋、劉明清等業界人士也對書單進行了解讀。他們認為,讀者選書其實更多是一種羅列,譬如今年讀了三五十本書,就全部曬出來,既不挑選也不排列,所以讀者書單會與媒體、專家推薦的榜單產生很有趣的出入,作家、出版人從兩種書單的重合與相異中可以獲得許多啟發。出版人代表一個閱讀階層,要出版自己喜歡的書,專家推薦應考慮大眾閱讀心理,“行內人”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給大眾作為參考。總之,書單不妨多曬曬,既有助于書籍的傳播,又令讀者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