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讓武俠片有新奇觀—觀徐克電影《龍門飛甲》
徐克導演被形容為“江湖怪才”,因為他一直在電影里書寫和詮釋著與眾不同的武俠世界,既氣勢磅礴又飄逸灑脫,既充滿著俠義之氣又不乏儒雅之柔情,“俠”與“情”是徐克武俠電影最為鮮明的“標簽”。徐克的“怪異”還體現在對武俠片影像的奇觀化的追求上,把特技特效植入程式化的武打動作,兼容戲曲、舞蹈、雜技等藝術技巧,讓“武”舞了起來,創造出詩意化的富有想像力的動作武打。徐克的每部電影都強烈追求動作的“舞”之變化,其鏡頭也隨著“舞”式的不同“飄”出奇幻的畫面,運鏡方式、剪輯速率、攝影機的調控和影像空間結構在徐克電影中一直在改變著。2011年徐克借助3D和IMAX技術拍攝的《龍門飛甲》探索出了一條把武打動作和鏡頭語言與新技術相結合的道路,提升了武俠片的奇觀化影像的水準。
《龍門飛甲》劇照
革新了2D武俠電影的運鏡方式
徐克為了讓3D技術使武打動作產生現場感和視覺沖擊力,在《龍門飛甲》中他革新了2D武俠電影的運鏡方式,特別強調縱深場面調度和視點轉換。3D電影在成像上能夠產生物體向前延伸的立體幻覺,從而產生了一種物體突然迎面而來的視覺效果。這種視覺效果對生理非常具有刺激性,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自認的安全距離,但當一個物體(特別是危險性物體)突然超過了安全距離就會激起人的本能避讓,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龍門飛甲》中趙懷安刺殺東廠督主的一場戲,開場為渲染氣氛,展現了一棵棵巨大的圓木從高處向東廠的太監們沖下來,為強化迎面而來的錯覺,徐克打破了以往靠超廣角擴大景深、傾斜構圖讓物體變形的鏡頭處理和靠剪輯產生視覺力量的常規方式,把鏡頭調度與3D技術相融合,對圓木的運動多采取了縱深調度,圓木的形狀沒有發生畸變,卻讓觀眾體味到了危險的真實幻覺。在趙懷安從30米高空沖下,去刺殺東廠督主時,徐克又不斷把客觀鏡頭轉換成雙方的主觀鏡頭,一會兒以趙懷安的視點向下沖去,感受從天而降,一會兒以東廠督主的視角向上仰看招架,感受危機的逼近,雙方交手的鏡頭也多以兩人的主觀鏡頭為主,讓觀眾體味被刺與刺人的立體感覺。而2D的武俠片表現雙方搏殺大多為客觀鏡頭。
3D數字技術把虛實空間推向了極致
徐克電影的場景空間為奇幻式的武打動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他的場景有兩個特點,一是虛擬的再造空間,如峨眉懸空山、蜀山黑木崖、幽泉沙石陣,這類空間場景規模宏大,追求意境和氣氛,讓武打動作瀟灑飄逸和浪漫。二是寫實的物理空間,谷場竹梯、苗人山寨、市井街區,這類場景雖然比較封閉、局促,但空間層次豐富,可以讓武打動作富有情趣、生活化。《龍門飛甲》以“荒漠客棧”為武打動作提供了虛實相間的空間場景,徐克借助3D數字技術把虛實空間推向了極致。荒漠里出現的龍卷風是現實中的物理現象,但是讓趙懷安與雨化田雙方進入這個空間進行搏殺,那空間就開始虛擬化了,觀眾也順勢進入了奇觀化的武俠世界。空中飛舞、穿行風洞、懸浮搏擊……3D數字特效技術幫助導演實現了由現實到虛擬的空間轉換,轉換的空間讓武打“舞”起來有了依據。中國武俠片的武打影像經歷了故事講述——刀劍拼殺——動作追求——特技演繹的變化過程,武打影像視覺化得到了逐步增強,這使武俠片的畫面有了更多的沖擊力和可看性。但是由于不少創作者過多把特技用在武打動作上,而不注重武打場景空間的創意設計,炫起來的人物和動作失去了依據,忽上忽下,忽隱忽現,讓觀眾感知的不是奇幻的武俠世界而是威亞和電腦的存在。徐克的武打影像之所以引人注目,奇幻化的動作設計是不可缺少的,但更主要的是他所營造的影像空間為人物動作提供了炫動的依據,給人以虛幻的真實和真實的虛幻。《龍門飛甲》借助3D數字技術豐富了徐克的影像空間。
動作戲總時長增加,但剪輯節奏加快
徐克在《龍門飛甲》中最具挑戰的是如何處理3D技術條件下的武打動作與剪輯。2D電影的動作節奏一般是通過蒙太奇技巧進行短鏡頭的組接來實現的,單個動作鏡頭的長度一般都低于1秒,有的鏡頭僅有0.4秒,在景別構成上主要以特寫為主。根據3D成像原理,觀眾對3D畫面需要1秒鐘的適應過程,并且3D立體的效果只有在一定動作時長中才能更好地顯現:動作不少于3秒。這就決定了常規的2D武打動作并不能體現立體效果。為此,徐克在延伸了2D動作時長的同時,對《龍門飛甲》的鏡頭調度也做了相應的處理。一方面大量采用縱深調度,擴大景深,為動作提供足夠的時空,同時也不回避常規的鏡頭平面調度,前者展現動作細節和動作緊張度,后者強調動作情緒,前者以遠景大全景為主,后者是以近景為多,在鏡頭構成上突出兩極鏡頭的組接。努力使3D鏡頭、動作與剪輯相匹配,《龍門飛甲》雖然動作戲的總時長增加了,但剪輯節奏卻得到提高,動作細節和動作氣氛在3D的助力下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首部3D武俠片的導演,徐克力促象征中國文化的武俠片與國外的先進3D技術相融合,在鏡頭調度、動作設計、空間處理及剪輯理念上做了諸多的探索,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特別注重選擇“動作”作為主客觀視點轉換依據而忽略了以敘事情節點作為轉換要素,特別關注了3D條件下的動作節奏、動作氣氛、動作細節的處理而忽略了敘事情節與3D動作的關系,因而《龍門飛甲》在情節與情緒的鋪陳與渲染上缺乏一定的張力,人物眾多且個性也算鮮明卻沒有打動觀眾,缺乏像《新龍門客棧》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金鑲玉、邱莫言、周淮安等,所以觀眾談論最多的是《龍門飛甲》中的明星而不是角色。但是,瑕不掩瑜,徐克導演利用3D技術對影像奇觀化的有益探索必將推動中國武俠片的進一步發展。
(編輯:偉偉)
· | 《龍門飛甲》:3D,讓武俠片有新奇觀 |
· | 新片“火并”賀歲檔是否明智? |
· | 新款桌面3D彩色打印機亮相北京 |
· | 清宮里的“3D繪畫” |
· | 《金剛王》先導預告片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