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生活在生活之外
“陳飛是個藝術家,他是引導人們思想的。”
——題記
真正讓我愛上廖一梅的,是《悲觀主義的花朵》。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曾經。雖然我們分屬于不同的星座,她是摩羯,我是天蝎,但是小說里面每一句話我都心有戚戚。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抄寫那些句子,它們就像一把把鋒利的手術刀,解剖著我的青春和愛情。我的痛點,我的弱點,我的無能為力,我的勇氣軟弱,我的驕傲妥協,她都了解。
她的方式是西式的,一個熱愛王爾德和昆德拉的女子,有著不同一般的領悟與傳承。
她清醒、冷靜、理性、克制,而我卻飄忽、游移。我們是不同的,這阻擋不了我愛她。
多年后,終于等到她的新書。
《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用她自己的解釋,在“容易”和“艱難”兩者之間,她永遠選擇后者,此之謂“笨拙”。
新書是一本合集,談話錄、隨筆+小說、劇本精彩片段+未曾公開過的大量劇照和圖片。
她的文字密度很大,這大概與她長期從事劇本創作有關。坦白說,我不喜歡密度太大的文字,比如朱天文早期的文章,華麗密實,每一句單獨摘出來都是好句子,連在一起卻讓人透不過氣。
廖的文字密實,卻精煉,自成一體,每一句話自成體系,連在一起卻順暢自然。讀她的談話錄和隨筆,我必須時時停下來,不是喘氣,而是反芻。
比如她說:“當我們談論愛時,我們談論的不是同一種東西?!鳖愃频木渥舆€有很多,這些句子是海面上升起的一個個美麗氣泡,引誘你來到這片海域,它的任務便已完成。你要想真正了解,必須獨自深入。
又如:“痛苦和歡樂是一張紙的兩面,這張紙就是生活。”我們都喜歡并且熱衷于“歡樂”,哪怕它們是浮躁的表象甚至虛偽的荒誕;我們本能地回避和拒絕痛苦,也就一再失去了接近真相與獲得成長的機會。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已經厭倦了思考,厭倦了追問生命的真相,厭倦了與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對話,厭倦了激情與發問,厭倦了夢想……我們輕易就接受了世俗強加給我們的幸福準則,卻還不時地抱怨著平庸生活的種種乏味。
相比于大多數的我們,廖一梅顯然是個“異數”。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這些“正常人”眼中再正常不過的生活,在她那里變得一文不值。“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跡?!彼f。
當我們不假思索就循著前人的步調“順理成章”走下去,到老到死才猛然警醒“這并不是我想要的人生”的時候,廖一梅卻以一種審慎、嚴肅的生命態度,在兩條小徑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那一條。這條路因為未知而充滿神秘感,充滿挑戰,極具誘惑力。
閱讀的過程中,她的“笨拙”如同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對照著自己,反觀著自己,叩問著自己。
身為劇作家和作家,廖一梅并不給出判斷,她更多的是用文字呈現出可能性,你必須摻雜上十幾年、二三十年的人生經驗,融入你的思想、觀念、情感、愛憎,才能獲取你的理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看她的書無需看書評,評論都是別人的,不屬于你。
她的書,無法用好壞來評斷。有時候,你會覺得有些地方稍顯晦澀,就像她的話??;有時候,你又覺得她反反復復談論的都是同一個話題,她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方式、情緒闡述——她的悲觀主義、她的任性不安、她的孤獨柔軟,她是厭惡標簽和矯情的,可是看多了她的字,你會覺得她還真有那么點兒“矯情”。然而,這同樣阻擋不了你愛她和被她吸引。
作者的智慧與閱歷,讓她足夠成為一位消解了性別差異的引領者。新書里,充滿哲思的句子遍地皆是,你會不自覺地勾畫、抄寫,當這些深邃閃光的思想過濾掉你的層層浮躁,你會驚異地發現,你的身體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生了某種變化。與作者對話的同時你會不自覺地反躬自問,你不斷看到自己內心里那些長久以來一直被你忽略著的層面——神奇的是,這竟然如同一種全新的發現。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過了這么多年,早就是孩兒媽的廖一梅,看上去依然是個天真的小女孩,眼神那么輕盈,沒有被歲月染上滄桑。對此,廖一梅在新書中大方分享秘訣說:因為我一直,生活在生活之外。
《柔軟》劇照
廖一梅語錄
細細分辨,哪個人的生活不是由秘密和謊言堆積而成的?但是,巧妙地度過一生有何意義?不過是輾轉騰挪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輾轉騰挪得越好就離真相和本質越遠。我寧愿選擇笨拙地度過一生。
——《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柔軟》
大家頂著愛這個詞,其實干盡了人間丑事。
——《她說》
我知道我終將老去,沒有人能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你的愛情也不能。我將從現在起衰老下去,開始是悄無聲息地,然后是大張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會感到驚訝——你愛的人也會變成另一個模樣。 ——《悲觀主義的花朵》
我曾經一事無成這并不重要,但是這一次我認了輸,我低頭耷腦地順從了,我就將永遠對生活妥協下去,做個你們眼中的正常人,從生活中攫取一點簡單易得的東西,在陰影下茍且作樂,這些對我毫無意義,我寧愿什么也不要。 ——《戀愛的犀牛》
有一件瘋狂的小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叫做愛情?!剁辍?/font>
(編輯:偉偉)
· | 廖一梅:我欠竇唯一句"對不起" |
· | 廖一梅:曾誤解竇唯 我欠他一句“對不起” |
· | 《戀愛的犀牛》將迎千場紀念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