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包銀輝 攝)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包銀輝)“中國有自己的現代化進程,自己的審美觀,自己的優良傳統,有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我們要創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如果一味模仿,只能創作出垃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今天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國際化問題時如是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今日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就“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城市雕塑的價值”、“雷人雕塑現象”、“加強城市雕塑管理”等話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針對中國城市雕塑存在的問題,吳為山說:“新中國以來,城市雕塑的發展成績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我們沒有那么多優秀的藝術家,要在短時間內建立很多的城市雕塑,時間上是不能做出精品的。西方一個教堂要建幾百年,他們的雕塑往往也要做幾百年。我們有661個城市,不銹鋼球就做了幾十萬只。關鍵問題就是我們不鼓勵創造,卻要求在短時間內復制,某一個城市做得不錯,馬上另外的城市就模仿。”
談到城市雕塑在建設“美麗中國”中應發揮的作用,吳為山認為:“城市雕塑相當于女同志身上的胸花,相當于男同志身上的領帶,它表面上看是一個裝飾,其實是和人的精神氣質、文化型號是分不開的。好的城市雕塑應該是時代的記錄,是國家民族的象征,是文化的表征。所以,作為美麗中國,它不僅僅是土地的魅力、生態的魅力,還有精神的魅力,也就是環境美、形式美、精神美。城市雕塑不僅僅是構筑物和城市的點綴,它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所以,具備了形式美、精神美的作品就是美麗中國版圖上的一顆明珠,它會引領人民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去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