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開放管理部后,目前吉林省群藝館館辦免費開放項目一共20多個,擁有成人、少兒舞蹈藝術團及老年合唱藝術團、管弦樂隊等5個館辦團隊,接納群眾各類文藝組織近300個……
8月11日是個周日,吉林省群眾藝術館容納200人的大講堂坐得滿滿的,一場“關于汽車的那些事”主題講座由吉林省電臺“大回小回”欄目組的振羽主講。“希望這樣有意義的講座多搞一些。”私家車司機小王告訴記者。這樣的講座只是2012年3月吉林省群眾藝術館成立開放管理部,對免費開放活動進行統一管理以來開展的諸多文化活動的一個縮影。
被問題逼出來的
免費開放后,參與文化活動的群眾日益增加,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設施、設備及人身安全問題等。從內部管理上來看,免費開放讓藝術館的職能從專業型轉變為服務型,可是怎樣辦活動責任劃分不清楚,往往是一場活動下來搞得大家手忙腳亂,業務、安全、后勤管理都沒有理順,面對這種情況,成立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就十分必要。“開放管理部是被問題逼出來的,因為沒有經驗可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吉林省群眾藝術館館長馮志彬說。
談到吉林省群眾藝術館開放管理部的職責,該館開放管理部主任崔麗麗說,主要負責免費開放活動的項目策劃,對策劃的活動廣而告之,對開放場所的管理,活動的拓展以及建立活動檔案等。
在當日開展免費講座的大廳里,記者看到,聞訊趕來的群眾手持身份證就可以換到一張入場卷。崔麗麗說:“這是為了把參與活動的群眾登記在冊,一方面便于聯系,另一方面確保在館內的人身安全。”
據了解,目前吉林省群藝館館辦免費開放項目一共20多個,全部由開放管理部進行統一管理,擁有成人、少兒舞蹈藝術團及老年合唱藝術團、管弦樂隊等5個館辦團隊,接納群眾各類文藝組織近300個。在開放管理部統一管理下,各團隊在館內的活動井井有條,今年上半年,各類群眾藝術活動參與人數達到5萬人次。
熱線真正熱了
在開放管理部成立之初,吉林省群眾藝術館設立了免費活動熱線,但熱線卻無人問津,文化活動內容安排宣傳了,卻沒有人報名參加。經過深入各文體局、社區了解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吉林省群眾藝術館工作人員認識到,免費開放是群眾活動,應該由群眾做主,不能摸著腦袋策劃活動內容。于是他們根據群眾需求調整內容,群眾想了解什么他們就辦什么講座,想學什么就辦什么學習班,群眾什么時間方便參與就安排在什么時間,他們還在社區基層選出了熱心群眾活動的聯絡員……
記者在吉林衛視《好戲登場》節目中,采訪了吉林省群眾藝術館選拔的一批優秀文藝愛好者,其中李光茹說:“走進吉林衛視拍攝電視節目,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好多人在免費開放熱線中提出要展示自己的才藝,省群眾藝術館幫我們圓了這個夢。”
演出免費觀看,展覽免費參觀,文化員免費培訓,舉辦舞蹈、聲樂、美術等各種免費培訓班,場地供群眾文化團隊免費使用……吉林省群眾藝術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大大充實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免費活動熱線也越來越熱。“說實在的,現在我怕來的人太多館里放不下。”崔麗麗說。
告別“坐堂式”研究
開放管理部成立以后,吉林省群眾藝術館不僅組織專家在館培訓,還把免費服務送到各級社區文化館、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讓免費培訓落到實處。據統計,吉林省“館、站、院培訓工程”已經覆蓋80多個市、縣,僅開放管理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里,舉辦各種培訓班810多次、受益人數近11萬人次。
“美術骨干培訓班、攝影培訓班、群眾文化理論骨干培訓班等,僅今年6月一個月的時間,吉林省文化藝術館、站、院培訓工程就開設了4個班。”馮志彬說,過去群眾藝術館的專家開展的是“坐堂式”研究,而今他們把鄉村文化活動骨干請上來為農村培訓文化活動帶頭人,還走出去接地氣。
在九臺市文化館,吉林省群藝館組織專家為農民畫創作培訓班授課,現場指導30名農民畫作者進行創作。“有場地、有畫具用品,開設這個培訓班好啊!往日農閑時的牌桌變書桌,過去的玩風現今變學風,這日子過得有意義,也給孩子們做了榜樣。”培訓課程結束后,有學員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