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創建成果
● 全市財政文體廣事業支出由2010年的13.51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5.88億元,增加了91.56%;文圖兩館一級館由16個增加到23個;全市登記在冊的群眾文化隊伍由2010年的1000余支3萬余人增加到目前的4200余支15萬余人。
● 建立均等化文化服務經費保障制度。自2012年起,村(社區)常年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按照每村每年不低于3萬元的標準納入市縣財政預算。2012年起,市財政還新設立了每年1億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全市公共文化建設與發展。
● 建立政府采購文化服務工作制度。自2012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各區(市)縣財政不少于200萬元,全市每年至少5000萬元,用于采購公共文化服務送到基層。
● 實施公共文化“百千萬工程”。2012年至今,全市已設立市民文化藝術學校(輔導點)300余個,免費培訓人員30萬余人;1000名專業文化輔導員已持牌上崗;1.5萬余名文化志愿者活躍在全市各個角落。
創建亮點選評
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公共文化發展規劃。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成都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2011—2015)》等5個規劃。其中《成都市中心城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布點規劃(2012—2020)》將天府新區納入中心城區公共文化設施布點規劃,為公共文化發展預留提升空間;《成都市城市文態建設規劃》在城市南北中軸線上規劃建設一批城市必備的、標志性的公共文化設施,將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思路和重點落實到了空間上。
實施基層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成都市按照“城鄉統籌、一體發展”思路,實施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建設工程,全市基層文化陣地實現達標全覆蓋。一是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風格標識、統一招標建設、統一設備配置、統一評定等級“五個統一”的標準,建成城鄉一體化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二是建成城鄉一體化的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明確規定了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面積和功能。
基層公共文化管理隊伍實現垂直管理。一是全市所有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由所在區(市)縣人事局、文化局統一招聘、統一培訓,派駐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統一考核,實行垂直管理。二是全市所有村(社區)至少1名文化輔導員享受縣級財政補貼。村(社區)宣傳文化輔導員由村(社區)委員會推薦,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查,區(市)縣人事、文化部門共同確認。
群眾唱主角的“成都百姓故事會”。突出群眾主體地位,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成都市組織開展基層現場故事會、廣播電視遠程故事會、百姓故事會PK賽、精品故事會、百姓網絡故事會等主題活動,“聽身邊人講身邊事”成為成都市民文化生活的新時尚。2012年,全市共舉辦百姓故事會2.7萬余場,累計近1000萬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