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田里揮鋤忙,晚上臺上唱一唱。一到傍晚,山西省汾陽市陽城鄉虞城村文化大院的喇叭就響起來了,忙完農活的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村文化大院看書、唱戲、打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讓村民們從心底里感到幸福。
虞城村現有人口3000余人,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富裕起來的虞城村在鄉鎮文化站的幫助下開始組建鄉村業余文藝團體,組織農民群眾表演文藝節目。記者日前到虞城村采訪,剛到村口,就聽見一陣高過一陣的鑼鼓聲傳來。這鑼鼓聲是村支部正在組織圍鐃表演隊進行排練,準備參加7月在汾陽舉辦的第七屆世界核桃大會開幕式演出。
在虞城村文化廣場,記者遇見正準備去圖書館的養豬專業戶孫晉聯。他告訴記者,自家養了200頭豬,還栽了4畝棗樹。村里經常組織養豬和棗樹管理培訓,非常有用。遇上難題,他還可以去村圖書館看書、上網查資料。在虞城村,像孫晉聯這樣的農民越來越多。記者在該村的農家書屋看到,這里的圖書還真不少,有農業、綜合、法律、少兒、文學等各類圖書1萬余冊。管理員告訴記者,每天有10多人來看書。
“出牌,不準耍賴。”一走進村老年活動中心,就聽到正在玩撲克的72歲老人孫永富開心的笑聲。只見20多位老人聚在這里,正在三五成群地聊天、玩牌、下棋。老人們說:“現在子女孝順,村風民風好,種田有補貼,看病不出村,藥費還能報銷,因此,心順氣順身體棒,日子過得美著哩!”
虞城村黨支部副書記喬金鎖告訴記者,開展先進的文化活動是他們村的一大特色。虞城村文化大院建起后,汾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經常組織一些文化、藝術專業人才來給大家培訓指導,村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大家都爭著上臺表演。目前,該村文化大院參演者年齡最大的83歲,最小的只有6歲。
自從虞城村文化大院在陽城鄉風靡后,村民的優秀文藝節目不斷推出。虞城村田全仙等人自編自演的《新時代老兩口學毛選》、《三兒媳夸婆婆》還在汾陽市獲得了文化表演二等獎。“一村唱,響一點;村村唱,響一片。”喬金鎖說。陽城鄉許多村莊也都組織了合唱隊,一些村還定期舉辦歌唱比賽,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異常高漲。
虞城村黨支部書記孫學軍說:“村文化大院開展活動前,村民們閑著沒事就打麻將,輸了錢,夫妻就吵架,影響非常不好。自從文化大院開展活動后,村民們紛紛來到這里,既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又為村里的和諧穩定提供了可靠保證。如今,村里打麻將的人少了,吵架的人也少了。更多的是,村民在研究如何排出好節目,如何到市里的大戲臺上爭獎。”
在虞城村采訪,村民告訴記者最多的話是,虞城村和城里人的生活沒有兩樣。近年來,該村投入近200萬元,硬化大街小巷16公里,綠化巷道8.5公里;在村中心建設花園式的綜合辦公休閑娛樂場所;新建學校教學大樓,并配備現代化遠程教育設施;群眾文體活動花樣繁多,有老年門球隊、婦女秧歌隊、圍鐃表演隊,還開展“孝順子女”“五好媳婦”評選活動,虞城村多次被汾陽市委授予“宣傳思想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