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周五”是山西省安澤縣去年啟動的一項全新的群眾文化活動,該活動以“百姓演,百姓看”為宗旨,開辟了一條老百姓參與文化活動的新路,迅速在全縣掀起“我要演、我會演、我快樂”的濃厚氛圍,成為安澤人的“快樂大本營”——
每周五白天走進農村、企業、學校、家庭,晚上在縣城文體廣場,安澤縣“樂在周五”的簡易舞臺上,城鄉居民自編自演歌曲、舞蹈、小品、戲曲等各類節目,盡情展示才藝,臺下擠滿了來自十里八鄉的觀眾,不時發出熱烈的掌聲。
對于這一定時在周五、“百姓演,百姓看”的文化品牌欄目,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給予高度評價:“‘樂在周五’在搞好群眾文化方面是一個好典型,要很好地總結,要在全省推廣這個經驗。”
上“樂在周五”,老百姓恣兒了
“樂在周五”是百姓的舞臺,群眾的“星光大道”。
張師傅是安澤縣的一位普通居民,他告訴記者,只要你有一技之長,熱愛表演,就可以到舞臺上去。他說上周五他就上臺唱了兩首歌,由于是第一次參加表演,沒有發揮出真正水平,但是他也很滿足:“關鍵是有了這個舞臺,貴在參與嘛!”
看著自己認識的鄉親在舞臺上表演,群眾的熱情高漲起來,報名參加演出的絡繹不絕。街道、社區的居民來了,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的工人們來了,農村的大爺、大娘也來了,他們都要在舞臺上施展一技之長。
“樂在周五”是專門為老百姓開辟的表演陣地,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大聲地唱,開心地笑,這就是活動的初衷。安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郝愛民告訴記者,百姓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漲,“樂在周五”的創辦正是順應了百姓的文化需求。
報名參加演出的有81歲的老奶奶,也有幾歲的孩子。他們或唱紅歌,或翩翩起舞,還有樂器演奏、小品、曲藝、武術表演等,真可謂絢麗多彩。這些普通群眾的表演或許不那么盡善盡美,但都展現了新時代群眾積極向上的風貌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樂在周五’門檻不高,是咱老百姓的舞臺,誰都可以上。”張師傅高興地說,“上臺時緊張一會兒,下來后覺得很恣兒,心里不知有多舒服!”
看“樂在周五”,老百姓樂了
“樂在周五”的舞臺并不華麗,一條“樂在周五”的橫幅,一塊20多平方米的紅色地毯,就算搭好了臺子。郝愛民笑著說:“是有點簡單,不過能讓大家快樂舒心就好。”
回想起一年前的第一場正式演出,郝愛民說心里還是很忐忑的,很怕這樣一種形式群眾會不喜歡,沒有人來看。可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準備的凳子很早就坐滿了人,光是站在附近的群眾就有近300人,小廣場被圍得水泄不通,看到長時間的努力有了成果,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
隨著活動的開展,為讓廣大農民也能享受文化帶來的快樂,安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決定把“樂在周五”欄目引向深入,把演出帶到農村。該局從全縣104個村抽調了104名有組織能力、有威信、有凝聚力,同時又有文體愛好的兼職文體輔導員,在局里組織文化工作培訓。這些兼職文體輔導員就像文化的種子一樣播撒到各村,農村文體團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辦“樂在周五”,老百姓服了
“樂在周五”創辦之前,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安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干部職工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活動創辦之初,由于演員不多、節目匱乏,郝愛民要求全局干部職工每人拿出一個節目,他自己還帶頭出場。
最簡易的設備、最經濟的方法、最有效的手段,“樂在周五”卻給老百姓提供了一個展現風采的平臺,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欣賞基層文藝的機會,更為基層文化的繁榮,發掘培養了實實在在的力量。
郝愛民告訴記者,“樂在周五”是一件好事,這件好事不是一陣風,而能把好事一直做下去,沒有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沒有百姓的積極參與,沒有各級各界的愛護是不行的。
“樂在周五”創辦以來,至今沒有缺過一周。通過定期的演出,白天走進了農村、企業、機關單位、校園、家庭,晚上在縣城文體廣場,每周五兩場。截至記者發稿時,安澤縣“樂在周五”活動已成功舉辦了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