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道。承載了東方海洋文明史,記錄了海洋先民的智慧與無畏。然而,它也給歷代航海人帶來了無限的苦難。
昨天,由首都博物館與海南省博物館特別策劃、聯合推出的《南海遺珍——西沙華光礁沉船寶藏展》就再現了這樣一段不曾被許多人知曉的歷史,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0月7日。
“華光礁Ⅰ號”是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島的遠海地區發現的第一艘古船,歷史、學術價值豐富。800多年前,這艘南宋古船在航行到西沙華光礁時不幸觸礁沉沒。直至21世紀,這艘定格在歷史汪洋中的沉船方被考古學家打撈出水,讓人們有機會一睹它昔日的芳容,尋覓它過往的故事。
展覽由5個單元構成,每部分之間層層遞進,可以用發現、探索、追溯、回顧、解答來概括,解答了人們關于“華光礁Ⅰ號”的古船樣貌,起航何方,貨載經途,沉船始末,水下考古發現前后的諸多疑團。文物展品類型囊括了瓷器、青銅器、錢幣、石器等多種材質,僅瓷器就包括了青白釉、青釉、醬褐釉、黑釉等多種釉彩,此外還將展出船模、水下考古設備等各類輔助展品,共計280余件套。
展覽采用小事件大背景的構思,引領觀眾走近南宋沉船“華光礁Ⅰ號”,探尋沉船始末因由,還原航船出海前的模樣,回望它被浪擊水沖、為石撞沙掩的歷史一瞬,進而讓這艘沉船帶領觀眾穿越歷史時空,重溫先民探索海洋的征途。
為了拉近觀眾與歷史的距離,首都博物館對展覽進行了精心設計與布置,浪漫清新的海洋之旅氛圍令人耳目一新,品種繁多的出水文物與豐富的延伸信息以趣味形式進行展示,將為廣大觀眾奉上一次難忘的南海清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