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的記憶——中國大漆髹飾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大展”,7日在國家圖書館開幕。
大漆,也叫中國漆,是人類使用的第一種天然高分子材料。早在7000多年前,中國先民就開始以漆髹物。漆器的發展,貫穿中國歷史全程,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和人文精神,是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與茶、絲綢、瓷器一道,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古老的大漆髹飾技藝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與大漆髹飾相關項目有19項,22位傳承人被列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此次共展出山西平遙推光漆器髹飾、安徽徽州漆器髹飾、福建廈門漆線雕等傳承人的238件漆器精品,北京金漆鑲嵌廠的60件大型家具和仿古文物精品。并展出國家圖書館館藏相關珍貴典籍260種。19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演示了精湛的漆器髹飾絕技,并向國家圖書館捐贈了17件漆藝作品。
國家圖書館表示,舉辦此次展覽,意在通過展示歷史典籍與非遺技藝,形象解讀非遺歷史,讓觀眾體味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喚起人們參與非遺保護,傳承中華文明。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還啟動了與大漆髹飾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技藝影像史拍攝及代表性傳承人的口述史訪問工作。
據了解,展覽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與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自7日開始,國家圖書館還將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