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工藝美術行業產值以超過2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2011年工藝美術行業的年產值9500億元。來自工藝美術行業的兩會代表委員紛紛為行業建言獻策
“別用‘雅賄’給景德鎮陶瓷貼標簽。”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院長何炳欽對社會上的不實謠言表示憤怒。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陶瓷藝術正蓬勃發展。據何炳欽介紹,私人博物館、企業文化展示館、陶瓷愛好者都是藝術陶瓷收藏市場的主體。
苗族傳說(蠟染) 青林海
剔青寂靜的古鎮瓷板 羅小聰
春花浪漫(農民畫) 朱琴華
蜀繡、木雕、柳編、景泰藍、陶瓷……說到工藝美術行業,產品種類多得難以一口氣數出來。從“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國的工藝美術行業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2011年工藝美術行業的年產值9500億元,2013年、2014年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會是怎樣的呢?展望未來的行業報告相繼浮出水面,詳細解析工藝美術行業的吸引力。在今年兩會上,來自工藝美術行業的兩會代表委員也紛紛為行業建言獻策,希望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反腐導致陶瓷市場蕭條?
“別用‘雅賄’給景德鎮陶瓷貼標簽。”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院長何炳欽對社會上的不實謠言表示憤怒。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陶瓷藝術正蓬勃發展。據何炳欽介紹,私人博物館、企業文化展示館、陶瓷愛好者都是藝術陶瓷收藏市場的主體。
2012年景德鎮市陶瓷產業成績顯著,在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中,重點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集中打造了高新區陶瓷工業園、陶瓷科技園、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傳統制瓷工藝國際獎品瓷研制基地和御窯歷史文化博覽園等。景德鎮陶瓷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陶瓷工業總產值、陶瓷固定資產投資和陶瓷稅收3項主要指標與上年同期相比,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陶瓷,不只是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所見的工藝品,涵蓋面非常之廣,可以說工業陶瓷對陶瓷產業起到重要的托舉作用。在今年2月18日,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12年12月中國陶瓷景氣指數簡報》(以下稱《簡報》)中可見,2012年12月份中輕陶瓷景氣指數為92.08,比11月份提高2.64,重新回升至穩定區間。2012年12月份中輕陶瓷各指標景氣指數顯示:產值景氣指數94.52、銷售產值景氣指數94.07、出口景氣指數84.61、資產景氣指數99.37、利潤景氣指數84.63。《簡報》稱,除出口景氣指數環比出現回落,其他景氣指數較上月均有所提高或持平。因受反傾銷調查、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等影響,出口景氣指數連續兩個月跌落至漸冷區間,下滑趨勢明顯。
傳統工藝成“脫貧良藥”
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高級工藝美術師張淑芬的頭銜很多,“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為她頭頂上最為耀眼的光環。易硯又名奚硯、燕畿烏金硯,產于易縣。張淑芬引領易水硯繼承和發展傳統工藝,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并帶領上萬名硯鄉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被評為“保定市科技致富女狀元”。
宏觀來看工藝美術行業,它集聚的是強大的生產能量;微觀來看,它帶動了大規模的就業。“十一五”時期,工藝美術行業產值以超過2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在改善民生、穩定社會方面卓有成效。據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介紹,2011年山東工藝美術產業農村加工隊伍150多萬人,年投放農村加工費超過80億元,該產業成為惠及民生、拉動就業的千億元產業。正是因為工藝美術行業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在文化部2012年發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以下稱《倍增計劃》)中,工藝美術成為所確定的十一大重點門類之一。
根據《倍增計劃》,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業增加值將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同時,將在各地建設一批工藝美術特色產業集聚區和工藝美術研發、設計、創意基地。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就需要各地區充分挖掘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工藝美術品牌,進而帶動工藝美術產業全面發展。
中國工藝品也需要“LV”
為什么國外的普通品牌能以高價策略打入中國市場?為什么中國不少消費者對國外奢侈品追捧有加?“法國的LV,其實也就是一個包,為什么能賣幾萬元,就是因為它是傳統工藝,蘊含文化價值。”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毅進今年提交議案的重要內容就是關于如何推進中國的工藝美術產業“國際化”。
高毅進認為,我國工藝美術品的國際市場還很廣闊。他建議政府從4個方面進行扶持:引導和支持工藝美術企業,正確把握和處理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關系,運用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保護傳承好傳統工藝非遺,保護傳承核心技藝,培養壯大工藝美術龍頭企業,打造工藝美術名品、名師、名店、名企、名街;進一步擴大工藝美術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落實工藝美術產業國際化的扶持政策。
保護傳承核心技藝,確實是工業美術業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歷來,我國的工藝美術業具有行業分散、師徒傳承、手工操作、工藝保密等特點。在當代社會,傳統工藝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條件較差,待遇不高,創作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同時,“父藝子不學、師技徒不受”的趨勢日益明顯,再加上繼承和傳承的出版及聲像資料缺乏,使得諸多傳統手工絕技和工藝美術品種瀕臨失傳。
此外,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綜合型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尤其匱乏,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使得一些工藝美術產品局限于傳統造型和傳統工藝,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一些海外買家反映,近幾年中國市場上的工藝美術品與他們10年前甚至與20年前看見的差別不大,這在無形中影響了他們的購買欲望。
全國人大代表、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張汝財也呼吁,學校應該和企業合作,開設工藝美術的專業技術課程,培養對藝術有愛好、有悟性、肯下苦功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業中來,“千萬不能把老祖宗的東西丟了”。
工藝美術要不遺余力做強做大
張汝財到北京參加兩會,一刻也沒閑著,他抓緊非會時間參觀了北京一家文化創意產業園,那里集合了近20家工藝美術行業的知名企業。“文化產業是民族之魂,我們應該不遺余力地將其做大做強。”他將自己的心得轉化為“如何讓傳統文化工藝產品做成產業”的建議。
張汝財希望國家財政政策將文化產業與工業區別對待,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比如低息貸款、貼息等,政府還可為名人名企搭建合作平臺。另外,文化企業本身應增強產品的適應性,藝術品要與時俱進,增強實用性,走進普通百姓家中。
事實上,隨著一個個工藝美術產業園區的開建、開園,我國工藝美術產業化規模化進一步加強。“十一五”時期,各級地方政府注重對產業集聚區的引導、培育,出臺政策和扶持措施,延長產業鏈,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生產單位的工藝美術行業的產業集聚發展迅速。
蘇州出臺的《蘇州市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優化發展規劃》表示,到“十二五”末,全市工藝美術產業產值要達到250億元,力爭將蘇州打造成全國最大的工藝刺繡城市、全國最大的工藝雕塑制作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蘇式硬木家具產銷集聚區以及能最完整反映和保護保存蘇州傳統工藝美術門類的專業或綜合博物館群。
在2012年的深圳文博會上,工藝美術也大放異彩。此屆文博會首度設立兩大集聚區分會場——深圳工藝美術集聚區和深圳珠寶集聚區,皆由以往數家分會場整合而成,這也是深圳首批兩家高端產業集聚區分會場。
沒有市場,就沒有工藝美術。工藝美術市場廣闊,前景不可估量,也為投資業看好。細分來看,無論是禮品、環境裝飾品、日常工藝品、拍賣市場和民間收藏市場,工藝美術都在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符合現代審美和實際使用的工藝美術品必將受到市場的青睞。創新、人才、產業化都成為工業美術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當工藝美術業面向現代化,中國文化將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