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七年來,中國動漫產業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代工走向原創的轉變,動漫產業從成長期已經向成熟期過渡,一批動漫作品和動漫品牌嶄露頭角,動漫產業鏈也在不斷地完善。首屆中國動漫品牌峰會在津召開,大批中國動漫精英,從品牌創建的必然性、知名企業如何發展為品牌企業、怎樣通過品牌發展模式讓企業獲利等方面共同探討中國動漫品牌建設之路,為中國以及天津動漫產業品牌化、國際化發展獻計獻策。
品牌戰略凝聚更大市場空間,知名品牌應成為產業風向標
對于品牌的理解,文化部產業司劉玉珠司長表示,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首先,品牌也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在知名的跨國企業中品牌部門與產品的開發、生產、市場營銷等部門應該是各自獨立的,而這些企業對于品牌的投入比例甚至高于任何其他的部門。品牌的背后凝聚的是市場空間,不低于其他的文化產業。其次,品牌是用于和其他競爭的產品相區分,它是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做出判斷的主要參考。第三,擁有知名的品牌是一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比例的重要標志。知名品牌對一個產業是風向標,蘋果品牌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世界手機產品的趨勢和方向。
劉玉珠表示,從動漫核心產品、產值來看,十五末期我國才不足20億元人民幣,去年我國已經達到795億元,到2015年,中國將打造5至10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動漫品牌。動漫的進一步產業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現。
從縱向上看,動漫產業鏈在不斷地深化。美國的電影產業、日本的漫畫產業生產的任何一個受歡迎的產品都不是一家公司來完成的,它被細分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環節,由不同的遍布全球的公司來完成,這是一個成熟的產業,它的利潤被更多的人分享,也給更多的人參與帶來了機會,從而使利潤真正實現了最大化。現在我們應該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投入到這個產業中來,他們對信息網絡等技術的熟練運用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我們要做的只是想好一個好的創意,保護好自己的智力成果,我們的整個產業鏈可能為他們帶來豐厚的回報,中國的動漫產業也將進一步產業化和規模化。
從橫向看,動漫產業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隨著動漫應用技術的發展,大動漫產業觀也越來越成熟。動漫在旅游、醫療、軍事等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新媒體動漫的出現和它的加快發展,使動漫企業開始創作成年人為消費群體的動漫產品,這將增加動漫產品的自主廣告收入。動畫電視、動畫電影、漫畫新媒體、動漫演出等廣泛的出現應該說已經成功地運用到企業和個人,開拓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商業模式。
跨媒體發展打造大品牌概念,實現不同媒體上的獨立發展
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與這個國家擁有多少文化產業知名品牌有密切的關聯,任何一個文化強國的崛起都需要一批自主品牌的支撐。中國知名企業如何成為品牌企業呢?中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協會會長張斌提出自己的觀點。
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功能,從國內外成功的文化產品品牌案例來看,這些品牌的文化內涵都是積極、宣傳主流價值觀的。以動漫為例,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漫制作中,異趣橫生,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上世紀80年代監制動畫片《葫蘆兄弟》除動畫技法的創新,也塑造了一系列的機智、勇敢、忠誠等優秀品格的經典動畫形象,至今影響深遠。上世紀90年代神話動畫片《寶蓮燈》以親情為核心打動觀眾,這些動畫片不僅傳遞給青少年積極的人生觀,更具有教育意義,品牌文化越具有正能量,就越有廣泛的吸引力和長久的生命力。
此外,打造動漫品牌更需要跨媒體發展。跨媒體與多媒體、跨平臺不同,后者只是把漫畫改編成電影,電視節目變成網絡播放,動漫衍生出相關產品等等。以比利時動畫片《藍精靈》為例,目前已發行了電影、動畫片、游戲等,但它們并沒有共同構建一條敘事主線,只是相同的故事出現在多個平臺上,所以我們只稱其為品牌的多媒體應用。
跨媒體發展,則要在交互、同源中,實現不同媒體上品牌的獨立發展。動漫真人電影《復仇者聯盟》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成功的動漫品牌跨媒體案例。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公司花了四年時間,分別用一個獨立的電影,來介紹最終出現在《復仇者聯盟》中的四個主要角色的背景故事,在每一部先導性影片推出的同時,還開發了玩具人偶、移動客戶端、線上游戲等,讓今天的人們重新認識了動漫。
其實,中國動漫人對此一直都有研究和實踐,上海淘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在線游戲《摩爾莊園》和系列電影《賽爾號》在動漫品牌的跨媒體上具有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影響。未來,中國動漫品牌需要進入跨媒體的大環境,在品牌創建的初期,有必要對跨媒體的業務模型進行整體的規劃,把角色和故事延伸到出版網絡、玩具、食品、游戲等多個不同的領域,將不同關聯組成不同的主題。
細分市場且明確受眾群,以品牌個性吸引消費者
在日本動漫行業,整體的期刊發行量大量地萎縮,然而一些知名漫畫家的收入卻有增無減,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作品的后續延伸開發比較好,各樣的周邊產品的授權開發,做得越來越好,做得越來越精,做得越來越細,所以導致知名品牌、知名畫家的收益仍然還是在同比增長當中。
中國動漫領域同樣有比較出色的企業。作為此次活動的執行單位之一,天津神界漫畫公司是中國目前經營規模最大、創作作品最多、國家版權授權圖書發行量最大的專業漫畫公司,其“四大名著”系列漫畫已經授權二十個國際語言版本,總發行量突破500萬冊。創始人陳維東認為,中國急缺品牌文化、品牌思想、品牌理念、而不是缺乏品牌技巧。他坦言:“《四大名著》的創作之初,其實還沒有思考品牌的問題,我當時追求一個規模量,希望拿規模量去降低成本追求利潤。在過程中,我突然間發現一個現象,原來一個商品可以賣很多次,在中國可以6年一次,可以賣10次。我覺得這很有趣,同時可以賣給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或美國,我覺得這是一個二維空間。同時又出現三維空間,中國移動手機動漫基地的出現又把漫畫變成了手機版的漫畫,又變成手機版的動畫。這時候發現了產品的延伸度,當你有了這么大的旁枝時,突然發現缺一個東西,會讓你很多的想法很乏力,這就是‘品牌’。我打一個比喻,在中國很多人吃過一道菜,叫‘螞蟻上樹’,我有一個想法,如果沒有粉條,沒有一個連帶關系,大家會吃一盤肉末?我們發現迪士尼發展一百年有很多‘肉末’,但是他靠迪士尼的一根線把東西攢在一起。”
明確品牌理念的重要性后,神界漫畫公司逐漸創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漫畫品牌發展模式。目前公司與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的大型漫畫出版機構建立起長期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及代理機制。
廣州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同時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兩項殊榮的玩具企業。總經理謝坤澤談到,品牌來源于細分市場,以快餐行業為例,吃炸雞大多數人會想到肯德基,喝碳酸飲料會想到可口可樂,定位是關鍵,在細分市場取得一個非常好的位置是品牌價值最好的體現。“企業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與市場的定位,來考慮做什么產品比較適合。通過調查,70%的兒童觀眾喜歡看三種類型的動漫:英雄類、朋友類、搞笑類。對奧飛來講,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產品各有不同的開發、生產、營銷細則,英雄類、歡樂類的產品形成了各自領域的市場占位,四驅車、悠悠球、陀螺等動漫玩具產品成為青少年小朋友追逐的時尚和潮流。”在謝坤澤看來,品牌個性是:“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品牌給消費者的直接感受其實就是,是英雄就是英雄,是搞笑就是搞笑,太多的內容、信息的話,對你的傳遞跟品牌聚焦會形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