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播國產電視動畫《熊出沒》因10多分鐘內出現20多次不文明語言而遭家長投訴,進而引起社會關注與討論。《熊出沒》到底有多火?是靠什么火起來的?如果有分級,《熊出沒》屬于哪個級?在模仿“喜羊羊”導致燒傷事件之后,讓小觀眾“粗口成章”的《熊出沒》該如何面對未來?
到底有多火?靠什么火起來?
由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出品的104集動畫片《熊出沒》,自2012年1月起在央視少兒頻道開播,當時正值《喜羊羊與灰太狼》第4個劇場版創造了1.6億元票房紀錄。然而,誰都沒有料到,當年7月百度搜索指數就顯示出,《熊出沒》的關注度迅速上升,繼而取代了“喜羊羊”連續多年在百度搜索指數上排名國產動畫第一的位置。
2012年底,中國動畫學會組織了一項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調查,調查顯示《熊出沒》已經成為當時中國少年兒童心目中僅次于《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品牌,熊大、熊二多次出現在孩子們“最喜歡的卡通形象”中。
于是,就像當初競相播放“喜羊羊”一樣,所有的動畫衛視、少兒頻道開始播起了《熊出沒》。如果把動畫播出平臺的人都聚到一起,問“沒有播過《熊出沒》的請舉手”,恐怕沒有人舉手,也沒有人愿意舉手——因為有“熊”出沒,收視率就有了保障。
在熊大、熊二與光頭強的故事迅速走紅之初,很少有人去研究它為什么能夠如此火爆,業內外的反應多數停留在“后喜羊羊”時代一顆國產動畫新星冉冉升起的興奮上。在整個業界唯收視率是瞻、整個社會拜金主義心態的影響下,大家的目光都緊緊盯著它在短時間內創造的收視奇跡和品牌價值。
其實,恐怕連導演都沒有料到這個片子能有這么火,因為他當初不過是把自己生活中和同事之間的一些整人趣事融進了片子,覺得這樣拍有趣而已??墒牵@些互相對罵、算計、傷害和互設陷阱的整人元素,卻成了片子吸引兒童受眾的最主要原因。
當我們還來不及思考這些整人元素可能產生的社會危害時,《熊出沒》就已經一夜成名了,對它內容的質疑被淹沒在對其成功的褒贊之聲中。
如果有分級,《熊出沒》屬于哪個級?
如果按照美國對電視節目的分級制,《熊出沒》因為存在大量污言穢語和暴力情節(如炸彈、電鋸、打斗等),應該被設置為TV14級,即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觀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很多類似的動畫片很難出口海外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質疑,《貓和老鼠》也充滿了對抗,也傳播“整人文化”,為什么就被定位為TV-Y級,適合所有兒童觀看呢?《貓和老鼠》和《熊出沒》有兩個最大的區別:第一,前者在主人公層面上沒有人類,而后者是動物與人直接發生沖突。兒童在觀看《貓和老鼠》時不會像觀看《熊出沒》那樣,很容易地把自己投射到光頭強或者他的對立面上去,因此,《貓和老鼠》對小朋友行為的影響就沒有《熊出沒》大。第二,《貓和老鼠》是默片,沒有對白,而《熊出沒》則是靠對話推動劇情,臺詞中充滿了語言暴力。
即便是這樣,但因為《貓和老鼠》中有大量身體扭曲、變形的幻想暴力的存在,在美國也多是家長指導孩子觀看。而在中國,因為缺乏分級,一部不適合14歲以下人群觀看的片子卻被當成孩子們娛樂餐桌上的主菜和大菜。
當相關部門政策還停留在“不鼓勵用外國人名”這些細枝末節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什么才是應該審查的東西?主人公說一句臟話、做一個肢體暴力動作,應該比一百個外國人名對小朋友的影響還要深吧。
如何“還真實的現實給兒童”?
在有關《熊出沒》事件的爭論中,有一種觀點值得注意:“我們不可能讓18歲以前的孩子都看《天線寶寶》,而一過18歲就讓他們面臨‘大逃殺’一樣的社會。”言外之意,是說《熊出沒》這樣的片子能讓兒童提前感受殘酷的世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種觀點并非謬論。在國外,有一類兒童文學的創作者就崇尚“還真實的現實給兒童”。去年去世的美國著名童書作家莫里斯·桑達克的代表作《野獸國》中的野獸形象曾被質疑為“太兇惡”,對此,桑達克的解釋是——“的確,我們希望保護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有任何痛苦的經歷,不讓他們接觸那些超過他們感情理解能力的、帶來緊張感的和早熟的東西。這顯然是正確的,可還有一件我們經常遺忘的事,就是我們的孩子往往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有過害怕、焦慮以及被破壞的感受,他們正不停地學習用最好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挫折。通過幻想故事,孩子們可以得到更好的宣泄,因為在那里他們能夠完全馴服野獸?!?/p>
所以,“還真實的現實給兒童”的前提應該是,動畫生產者的創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描寫充滿爭端、恐怖和殘酷的現實上,還要鼓勵并幫助小觀眾尋找合適的方式去應對這種現實。但無論怎么看,《熊出沒》所“提倡”的整人方式,并不在這種“合適”的范疇之內。
《熊出沒》應怎樣面對未來
最近,實名認證為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新浪ID“光頭強”在微博中稱:“這些天弄明白一個道理,做個動畫片角色真心不容易,被人喜愛永遠上不了頭條,只有被人批評,俺們才能上頭條!”
如果《熊出沒》內容遭到質疑一事只是讓片方明白了“上頭條”的道理,那我們很難想象它將如何面對未來?好在“光頭強”還說了,“我們一直真誠接受批評并認真盡全力改善?!?/p>
客觀地說,這次對《熊出沒》內容負面社會效應的討論,絕不是為了把《熊出沒》一棒子打死,也不是要把一個辛苦建立起來的國產動畫品牌毀掉。只是,既然明知“做動畫角色真心不容易”,為什么在策劃階段不把社會效益充分地考慮進去呢?一個承載著企業甚至行業期待的動畫作品,首先要具備社會責任感。
據了解,《熊出沒》將在2014年寒假推出首部大電影,屆時,熊大、熊二會和光頭強聯合起來對抗新的敵人,希望借助人物關系重組的機會,《熊出沒》能以一種新的綠色健康的姿態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