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周日本媒體報道,動漫大師宮崎駿作品《起風了》上映16天就取得了票房43億日元的成績,是連續三周的票房冠軍,看到這些,國人都會唏噓不已,為什么人家的動漫作品就如此出彩,贏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反而國產動漫作品就票房慘淡,讓人頻頻搖頭?
看過宮崎駿的作品的人,都為其緩緩講述的故事中涓涓流淌的溫情所感動,業內外人士紛紛感慨說國內動漫作品不會講故事,沒能像日美那樣用故事的藝術打出動人心魄的溫情牌。
當前,國產動漫產業面臨多重困境,作為國際動漫產業的后起之秀,人才、技術、資金以及經驗的匱乏,讓其難以打開國際市場,處于缺乏扛鼎之作,觀眾口碑不佳的尷尬局面,其中的作品要么改編經典故事,但卻缺乏突破,毫無吸引力;要么創造新形象、新故事,但又得不到觀眾的認可,糾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打動人心的創意故事。學會講故事的核心,應該立足于人情溫暖,對觀眾的心里需求的體會細致入微。動漫作品歸根到底,是以視覺、聽覺的盛宴在塑造某種文化價值,它通過故事所要傳遞的文化蘊味是最是深遠的。
近年來,國內很多動漫作品的細致溫情也逐漸顯現,如翔通動漫關注上班族人群,以幽默詼諧的《鴨梨叔的故事》,解讀平凡如你我的上班趣事;再如紅竄網絡的兔斯基作品,它轉動著兩根面條般的手臂,以搞怪而有趣的漫畫和文字觸動世人的心靈,讓人印象深刻;又如《信燕》里溫情俏皮的阿貍,它用悠緩的基調講述信件里的故事。這些動漫作品都漸漸學會抓住人群中柔軟細膩的地方,講述只屬于它們動人的故事。所以說,國內動漫作品只有如此“細致入微”地對待觀眾,才能講好故事,贏得掌聲和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