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功夫熊貓”阿寶“回家”了!久違的“變形金剛”大黃蜂再次出現!海內外325家知名動漫廠商今夏云集上海黃浦江畔,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11日開幕,7月的上海再度“變身”為一座絢麗繽紛的動漫之城。
11日發布的《2012年度上海動漫產業報告》顯示,2012年,上海動漫產業年產值突破70億元,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勢頭。在國產動畫電影生產與發行、海派連環畫、衍生品消費等領域,上海始終是引領全國的“風向標”。
筑夢非一日之功
迪士尼樂園在上海動工兩年有余,“東方夢工廠”正在上海構建研發制作平臺,日本動漫出版巨頭集英社“試水”上海……在中國動漫產業的版圖上,上海正悄然成為焦點。
不過這場筑夢之旅也非一帆風順。上海曾是中國美術電影的搖籃,半個世紀前,水墨動畫、剪紙動畫等開世界風氣之先,但改革開放30多年,從紙質漫畫到影視作品,“日風美雨”的洗禮讓國產動畫一蹶不振,昔日的“搖籃”也沉寂下來。
最近5年間,中國有20多座城市提出希望打造“動漫之都”,心情之熱切,反映了中國動漫市場之誘人,也折射出相關的改革已經獲得了“倒逼”的動力。
2009年以來,上海逐步成為中國動漫品牌走向國際的大碼頭。“喜羊羊”“大耳朵圖圖”等從電視走向電影一路成長起來,“秦時明月”“魁拔”“賽爾號”等獲得觀眾和業界贊譽。與此同時,北京的“兔俠”、湖南的“虹貓藍兔”、香港的“麥兜”等來自各地的動漫品牌,也紛紛搶灘上海,尋找市場定位。
上月開館的上海電影博物館,推出了“美術電影特別展區”,一大批從未與世人見面的動畫原畫、氣氛圖、分鏡頭臺本首次展出。知名的《小蝌蚪找媽媽》走進了中國郵政最新的紀念郵冊。上海電影集團藉此表達了重振“搖籃”雄風的壯志豪情。
全產業鏈牽動長三角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在11日開幕的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上發布信息顯示,2011至2012年,我國動漫產業在經過一系列調整與改革之后,其巨大市場發展空間與產業鏈經濟價值已初步顯現。2012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達759.94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逾22%。
“‘大動漫’的概念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形成,全產業鏈布局是上海及周邊地區動漫產業高速發展的最大特征。”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會長楊文艷說。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原創動畫產量、動漫企業數量、園區數量等在全國名列前茅。相關調查報告還顯示,長三角正在成為全國各區域中動漫產業整體實力最突出、產業鏈布局最均衡的區域之一。
事實上,長三角兩省一市在動漫產業發展上各有千秋、形成了良性互動。江蘇、浙江的原創動畫年產量在全國首屈一指。上海則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和發行基地,票房在全國占絕對優勢。
浙江中南卡通公司總經理沈玉良曾經預測,長三角地區逐步形成上下游互補的產業鏈,加之從海外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技術支撐,進而帶動全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打造本土人才的“夢工廠”
“‘東方夢工廠’的未來,首先一定是本土人才的‘夢工廠’。”中美合資“東方夢工廠”副總裁帥民對記者說,“東方夢工廠”的夢想不僅僅是參與全球化的動漫生產,人才培養將是中國本土動畫的出路所在。
據介紹,“東方夢工廠”自去年在上海組建以來,目前員工已達100多名,而按照規劃,這個實現動畫“東方夢”的平臺可容納約700名研發和技術人員,此外還有高端的動漫故事和腳本創意人才、國際化的商務人才等。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預測,“東方夢工廠”將為中國年輕一代動漫人才“筑夢”,更多專業人才有望在“家門口”學習國際頂尖技術。
上海市文廣局11日發布的《上海加快發展動漫產業三年行動計劃》顯示,上海將在3年內努力建成“國內動漫產業的創意中心及交易中心”,實施動漫人才培養提升工程,力爭到2015年培育出5至10家具有國際水準的動漫創新企業與青年制作團隊。
業內人士認為,借力“東方夢工廠”,上海有望形成與國際頂尖技術直接接軌的動漫生產基地、研發高地,以及高端人才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