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在華盛頓演繹“黑色圣誕樹”
時間:2013年03月10日
來源:
作者: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0日專電(記者 孫浩)11月30日下午,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的國家廣場上,隨著一陣陣的爆炸聲,濃郁黑煙從一棵青松頂端升騰開來,旅美華人藝術家蔡國強融合了水墨韻味與黑色幽默的火藥爆破藝術作品就此“出爐”,吸引了數百名游客駐足觀看。
蔡國強以火藥爆破藝術成名,最為國人熟悉的作品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29個焰火“大腳印”。此次爆破藝術作品也是為史密森學會旗下阿瑟·薩克勒美術館25周年慶典活動準備的“重頭戲”。由于天氣晴朗,風力不大,當天爆破計劃完成相當順利。
在位于華盛頓心臟地帶的國家廣場草坪邊,矗立起一棵約13米高的圣誕樹,蔡國強工作室在樹上懸掛了約2000顆特制的“黑煙彈”。當地時間下午3時10分,爆破計劃正式啟動。在全場觀眾“三、二、一”的倒數聲中,圣誕樹自下而上完成第一波爆炸;5秒短暫靜寂后,第二波爆炸持續數秒,整棵樹同時發出亮眼焰火,模擬節日慶典活動中常見的圣誕樹“點燈”儀式;人們屏住呼吸等待煙霧散盡后,第三波較強爆炸瞬間完成,隨后一股黑色濃煙緩緩從圣誕樹頂端向上散開。
蔡國強對當天爆破計劃完成效果比較滿意。他介紹說,這個作品延續了自己的火藥爆破藝術路線,是“黑色爆炸”題材的又一次嘗試。正值圣誕假期臨近,從他現在生活的紐約到這次從事創作的華盛頓,人們都已開始精心裝飾圣誕樹。不同于圣誕樹夜間“張燈結彩”的常見景象,他別出心裁地想要呈現出一版“白天的圣誕樹”,并以黑色爆破形式來凸顯反差。當最后一抹黑煙“抽離”于樹頂之上時,猶如在宣紙上潑墨后的暈染,勾勒出一幅流動寫意的“水墨蒼松圖”。與此同時,樹與煙的實虛對照,又如同照片與反轉片的對應效果。
“華盛頓是這么嚴肅的地方,做一次輕松詼諧的嘗試也很好,”蔡國強笑言。他認為,經濟持續不景氣還是影響著不少普通人的生活和節日心情,這棵“黑色圣誕樹”也不失為一次有著寫真意味的“黑色幽默”。
“黑色圣誕樹”也是蔡國強今年收官之作。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自去年12月以來行走于中東、亞洲、歐美多個地方,2012年對他自己而言的確稱得上是努力而豐收的年份。其中,兩場風格迥異的個展分別在中國杭州和美國洛杉磯舉行,前者著墨于江南文化風韻,后者著意于展現人類探索宇宙之夢。盡管藝術風格迥異,但都反映了他一貫的藝術理念,意在“與不同文化發生對話”。
蔡國強最初以中國面孔走進人們的視線,但近年來在不少藝術實踐中并不見鮮明的中國元素。如何看待華人藝術家在國際化與中國風之間的游走狀態?“我們無需在藝術創作中刻意去尋找中國元素,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中國元素,作品中對美學、哲學、詩意的思考都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作品中揮發這種影響也是自然而然的,”蔡國強說。
蔡國強1985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隨后相繼旅居日本和美國。他以火藥爆破作品成名,涉足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和多媒體藝術等領域。在蔡國強2013年的藝術實踐地圖上,早已定下了巴西、澳大利亞、荷蘭等站點。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