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15.5.60》
香港佳士得將于2012年11月24及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今秋的三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將呈獻共580多件的現代及當代藝術品,總估值超過4億6000萬港元/ 5,900萬美元。這一季,佳士得將通過呈獻來自亞洲不同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如常玉、朱德群、奈良美智、阿凡迪等,展示亞洲藝術在抽象畫、人像畫及靜物畫在國際藝壇上獨特的文化價值和多元性。
東方藝術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跟西方藝術在視覺經驗與理解上的差異而衍生出來的獨特美學價值。不論在亞洲或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多優秀的亞洲藝術品都呈現了東西互融的多元性。未來亞洲藝術將漸漸成為一種跨地域、跨時代的新藝術形式,這種藝術上的國際化趨勢,吸引著全球藝術市場的眼光,令西方與東方的藏家以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亞洲藝術,并重塑今日亞洲藝術的定義。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表示:“春季拍賣的佳績正好印證全球收藏家對頂級亞洲藝術熾熱的購藏需求及巨大增長潛力,以及跨區國際市場對亞洲藝術的高度信心。香港佳士得作為首個將亞洲各地藝術集結于同一平臺的拍賣行,對東方美學的價值詮釋,來自于要更完整地展現出亞洲不同地區美術的獨特歷史脈絡和文化屬性,來展現亞洲文化價值的獨特性。”
此外,香港佳士得于今季邀請了紐約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國際總監暨專家主管Robert Manley及晚間拍賣專家主管井上光司與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連手制作《無國界的藝術語言》影片,各自講述了東西方藝術的欣賞角度,更共同探討藝術如何跨越文化及時代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