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評論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對文藝評論的任務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 。這就為文藝評論規定了四方面任務:一是引導文藝創作的風向標,二是創作精品佳作的助推器,三是提高公眾審美素養的幫手,四是導引時代審美文化風尚的地圖。
由此看,文藝評論就既不同于藝術家的創作談和公眾的藝術鑒賞感受,也不同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話語,而需要承擔自身的特定任務和作用:文藝評論是一種闡釋、理解和評價藝術品及其相關現象的意義的過程和行業,其主要任務是在當代社會普通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平臺上,面對普通公眾去闡釋和評價具體的藝術品及其相關現象的公共價值,以便普通公眾獲得帶有藝術公共性意義的共通理解。這種面向普通公眾的藝術公共性建構,使得文藝評論的內涵與現代性學科制度中文藝批評、文學批評、藝術批評或美學批評的內涵之間,出現微妙而重要的區別:前者更多地面向最廣大的公眾群體,后者則主要面向學科內部專家群體;前者要盡力選擇和運用普通公眾能夠理解的公共語言,后者則可以僅僅使用本學科專業圈才能理解的學術語言;前者服務于公共文化事務,后者主要致力于本學科專業發展。這種區別或分離,恰是當代中國文藝評論所具有的與學術分科話語圈不盡相同的特殊內涵之所在。
總之,文藝評論是一個具備跨性品格的文化藝術行業,可以起到溝通當代中國文學藝術圈、文化藝術傳媒經濟圈、文藝學科話語圈和公共政治話語圈等不同話語圈的作用,從而處在當代中國藝術公共領域建構的核心地帶。說到文藝評論的作用,我想到的是,文藝評論再重要,也主要是為文藝創作服務,確切點說,是要在優秀藝術品與社會公眾之間架設起橋梁、同時還在劣質藝術品與社會公眾之間豎立起警示牌,從而為藝術佳作的深入人心起到輔助的或促進的作用。魯迅說過:“偉大也要有人懂” 。真正有價值的文藝評論應當成功地讓偉大藝術品開放其偉大,成為觀眾自己的靈魂伴侶。簡言之,文藝評論運用理性的語言,將藝術品中蘊藏的寬闊而深厚的社會歷史內容和興味悠長的文化價值蘊藉闡發出來,接續到已有的藝術史成就鏈條中,使之成為我們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再通過藝術教育和美育方式而傳諸后世,從而能夠為藝術發展、文化建設、文明傳承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