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1月8日,第四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發布典禮暨“新媒介與文藝評論新樣態”圓桌分享會在京舉行,本屆優選匯共評選出優秀組織6家、優秀作品52件。活動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基地、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承辦。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彭云,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張雁云,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李明泉、張德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袁正領,“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副總經理杜大力,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基地主任肖向榮,光明網總編輯助理吳叢叢,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楊春果,微信執行總編輯、騰訊公司文化與內容事業部總經理何興煌,愛奇藝執行總編輯王亮,豆瓣網執行總編輯劉兵,快手科技副總編輯倪超,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盧雅君等網絡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有關負責人等出席發布典禮暨分享會。第四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評委代表、優秀組織及優秀作品作者代表,文藝界嘉賓、新聞媒體記者等約200人現場參加活動。活動由中國文藝網短視頻與視頻直播中心總監郭蕾主持。
典禮上,主辦方為優秀組織和優秀作品作者頒發紀念杯和榮譽證書,張雁云致辭,徐粵春致辭并介紹本屆優選匯情況,袁正領宣讀《關于表彰第四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作品和優秀組織的決定》,優秀組織代表肖向榮、優秀作品作者代表“影視獨舌”創辦人李星文、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李雨軒、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石天悅等發表獲選感言。
優秀組織代表獲頒紀念杯和榮譽證書,分別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央視劇評”、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基地、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光明網、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
優秀短視頻評論的作者代表獲頒紀念杯和榮譽證書
優秀短評的作者代表獲頒紀念杯和榮譽證書
優秀長評的作者代表獲頒紀念杯和榮譽證書
本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涵蓋網絡文學評論、網絡視聽評論、網絡展演評論、其他網絡文藝評論等門類,設“優秀短視頻評論”“優秀短評”“優秀長評”。經組織推薦、會員推薦、個人自薦,共收到媒體平臺刊發版申報作品627件,其中短視頻評論、短評、長評分別為27件、358件、242件。經過中國評協審核和初評,專家復評、終評,并報中國文聯審定,評出“優秀短視頻評論”5件,“優秀短評”28件,“優秀長評”19件。
本屆優選匯評選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突出評論導向,彰顯時代內涵。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關于文藝評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會堅持“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和根本要求,緊密關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文藝發展新機遇、新浪潮和網絡文藝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凸顯網絡文藝的審美旨趣、價值取向、精神內涵,特別是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網絡文藝評論在精神引領、價值引導、審美啟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深入文藝現場,關注現實題材。本屆優選匯推出的優秀評論作品涵蓋網絡文學、網絡視聽、網絡展演以及其他網絡文藝作品及現象,主要圍繞人工智能與文藝創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發展與海外傳播、網絡影視劇圈層化、網絡文藝法治化等熱點網絡文藝現象,《我的阿勒泰》《漫長的季節》《中國奇譚》《慶余年第二季》等熱點網絡文藝作品開展評論,圍繞微短劇敘事特色、網絡劇審美探析、彈幕評論特色、網絡新媒介與戲劇曲藝傳播等網絡文藝前沿理論問題開展研究,注重理論闡釋、作品分析與田野調查、實踐探索相結合,注重人民性、時代性、在場性,注重探索意識、前沿意識、創新意識,著力推出具有說服力、影響力、代表性的優秀作品。
第三,問題意識鮮明,批評見筋見骨。本屆優選匯推出的優秀評論作品直面當下網絡文藝作品、現象、思潮存在的問題,比如圍繞美學綜藝節目中的美育缺失、網絡普法類節目存在的專業性不足、“三分鐘解說”類影視劇短視頻存在的肢解拼湊、數字時代文藝評論的圈層化問題、人工智能創作的倫理問題等開展立場鮮明、言之有理、切中肯綮的批評,講真話、講道理、講正氣,敢于實事求是評價,勇于堅持立場態度,對網絡文藝創作有一定鏡鑒作用,對網絡文藝研究有一定參考意義。
從活動組織上看,第四屆優選匯相較前三屆,擴大了推薦通道,本屆優選匯申報除了中國文聯系統、中國評協系統、全國性相關行業類媒體等進行“組織推薦”,全國評協系統會員、高校師生及研究機構從業者開展“個人自薦”外,還開通了中國評協會員專屬的“會員推薦”通道。同時聚焦短視頻評論,在上一屆優選匯開展長評、短評、微評的基礎上,將“微評”調整為“短視頻評論”類別,順應了短視頻評論在當前網絡文藝評論中頗受關注的重要現實。本屆優選匯收到的文藝評論作品覆蓋面廣,既有發表在中央主流媒體、省級重點媒體的作品,也有發表在重要學術類刊物的作品,還有發表在愛奇藝、騰訊、抖音、快手、B站等網絡媒體平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學者廣泛參與本屆優選匯。網絡文藝因“觸網”對象年輕,故研究對象也以青年學者為主,申報者平均年齡39歲、博士學位276位,52件優秀作品的作者平均年齡39歲、博士學位38位,反映了網絡文藝評論充滿朝氣銳氣的發展態勢。
據悉,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報經中宣部、中國文聯批準,每兩年舉辦一屆,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旨在探索網絡文藝發展規律,表彰優秀網絡文藝評論成果和人才,目前已連續評選四屆。
“新媒體平臺文藝評論的新趨勢、新特征”圓桌分享會
“文藝評論家如何進入新媒介場域”圓桌分享會
“新媒介評論如何提高專業性權威性”圓桌分享會
當天還以“新媒介與文藝評論新樣態”為主題舉辦了三場圓桌分享會,分別以“新媒體平臺文藝評論的新趨勢、新特征”“文藝評論家如何進入新媒介場域”“新媒介評論如何提高專業性權威性”為子議題,來自高校、研究機構、新媒體平臺等有關方面的15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