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指導,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新疆文聯、廣東省文聯、福建省文聯等共同主辦的2023“濠江之春——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系列活動在澳門啟幕。
“濠江之春”走過十二載春華秋實,各藝術門類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活動,架起了兩地藝術家相遇相知的橋梁,推動了兩地的文化結緣和民心相通。
本次“濠江之春”活動板塊豐富、內容多樣,為澳門同胞更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各民族藝術特色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新疆藝術學院師生帶來的“新疆是個好地方”文藝晚會在民族歌舞《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熱烈氛圍中拉開帷幕。歌舞《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展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取材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精美壁畫創作的古典舞《鉛華·滿壁》,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引得觀眾掌聲雷動。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金獎的作品維吾爾族男子群舞《陽光下的麥蓋提》,以熱情洋溢的舞姿表達了新疆人民快樂的生活狀態,深深地打動了澳門同胞。還有獨具特色的哈薩克族女子群舞,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十二木卡姆選段……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讓澳門同胞充分領略了新疆藝術的獨特魅力,增加了新疆與澳門兩地人民間的厚誼,體現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情懷與擔當。晚會在新疆師生與澳門少年合唱的《七子之歌》中落下帷幕。
除了精彩的文藝演出,“入古開新·當代篆刻名家作品交流展”,佛山陶藝作品展,安溪藤鐵工藝展同期在澳門展出。
20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澳門書法篆刻協會主辦的“入古開新·當代篆刻名家作品交流展”在澳門市政署畫廊舉行,展出篆刻作品62件,其中內地名家作品47件,澳門書法篆刻協會邀請作品15件。作品在內容、形式、風格、意境、品格等方面均體現了當代篆刻藝術的水平與風貌,體現時代審美、鐫刻時代印記、傳播時代新聲。篆刻家通過創作,努力以“入古開新”承傳中華文脈,用刀筆書刻歌頌盛世華章,共同用篆刻藝術彰顯中國標識,講好中國故事。展覽將持續至6月30日。
21日,佛山陶藝作品展和安溪藤鐵工藝展在永利皇宮展廳開幕。佛山素有“南國陶都”之稱,“石灣公仔”以質樸隨性的造型、生動傳神的形象、貼近生活的平民性、耐人尋味的情趣、彰顯民間喜怒哀樂和所思所盼的特質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石灣陶塑技藝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次展出的60件(套)作品均為參展佛山陶藝家的經典佳作,包括16位國家級大師,19位省級大師,以及多位市級陶藝大師和青年陶藝家。展品既有富含石灣本土特色的人物陶塑,也有日用陶器、微雕、藝術陶,還有突出國家情懷、彰顯時代主題的現代陶藝作品……各具特色、各顯風采,展現了獨特的嶺南廣府文化魅力,反映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文藝領域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
安溪藤鐵工藝展是“濠江之春”系列活動舉辦以來首次由縣級文聯組織參與的展覽,也是主辦方推出特色、挖掘資源的有力嘗試。展覽集中展示了45位工藝大師的66件藝術精品,是安溪工藝精品的一次集體亮相,也是安溪藤鐵工藝的藝術盛宴。安溪藤鐵工藝根脈源于歷史悠久的竹藤編技藝,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獨特的文化特色和精湛的手工技藝,歷經千年、薪火相傳、賡續發展。展覽作品內容豐富多樣,形式新穎別致,注重傳統工藝的當代藝術表達及生活應用,為藤鐵藝術的創作打開新的世界。
21日晚,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在永利皇宮舉行,澳門與內地藝術家齊聚一堂,共敘友情。歌舞、魔術、雜技、粵劇、京劇……兩地文藝家共同演繹的特色節目精彩紛呈。最后全體演員和嘉賓共同合唱的《歌唱祖國》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兩地藝術家通過大聯歡相遇相知,加深彼此的聯系與了解。
在澳期間,新疆藝術團還赴澳門濠江中學開展了交流活動,藝術團向濠江中學師生展示和介紹了新疆歌舞的藝術特色,并歡迎大家在合適的時候到新疆走訪。濠江中學師生表示,對祖國的新疆充滿向往,有機會一定到新疆參觀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了兩地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合作,增進了彼此了解,鞏固了兩地友誼。此外,本次“濠江之春”系列活動還包括民族歌劇《僑批》專場演出等內容,多元、多彩、多樣的各類文藝活動,為澳門帶來一場中華文化盛宴。
“濠江之春——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活動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2屆,旨在深化澳門與內地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澳門文化藝術界的團結與合作。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濠江之春”系列活動已成為推動澳門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知名品牌和促進兩地藝術家團結交流、聯誼合作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