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聯要聞

      首屆長江文藝論壇在武漢舉行

      時間:2022年12月26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馬李文博
      0

         12月24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湖北省文聯主辦,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首屆長江文藝論壇在武漢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5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以線上和線下方式參加論壇交流和研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了長江文化的重要意義:“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與會專家學者以“長江文化的審美精神與當下價值”為主題,分別圍繞“長江文化的審美精神與當代發展”“楚文化、楚藝術的審美特征與現代性轉換”“長江流域文藝的繁榮與發展”“長江流域的文藝生態與生態文藝”“新時代鄉土文藝創作”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在講話中表示,長江文藝論壇的創辦,是文藝評論界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文藝評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長江經濟帶文化建設的系列重要舉措。他表示,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長江文化對于探源中華文明歷史根脈、研究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邏輯,對于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推出更多增強精神力量的優秀文藝作品都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在致辭中介紹,首屆長江文藝論壇旨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 ,旨在聚力打造交流平臺,深入探討、研究和發掘長江文化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希望以此次論壇的舉辦為契機,整合長江流域文化資源,打造廣泛聯動的文藝評論平臺陣地和跨區域交流互動的融合創新發展模式,推出長江流域多樣性文化文藝研究的創新成果。

        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是逐步形成的。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馮天瑜認為,回望古史,黃河流域對中華文明的早期發育厥功至偉,而長江流域依憑巨大潛力,自晚周急起直追,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與北方之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秦羌文化并耀千秋。馮天瑜與不同領域專家合著的《長江文明》一書,以自然與人文并重的方式,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域阻隔,在世界文明和中華文明發生、發展、變遷的大格局中重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

        長江流域是世界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稻作農業深遠影響了中華文明。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水稻的經濟性特征支撐了華夏民族大規模人口繁衍,維持了中華文化的持續性。而稻作農業所培育的社會組織性,則造就了中國典型的農耕文明形態,包括滿天星斗式的聚居地、多樣的文化形態,穩定的社會系統和田園牧歌式的精神世界。他認為,不同的經濟方式造成了長江與黃河流域不同的大眾心理結構,也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組織形式及思想觀念。然而,“江河互濟”是中國區別于其他古文明的明顯標識,正是以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的內在差異性為基礎形成的文化循環流動,在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前支撐了東亞同一文化系統的內部大循環,建構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張力,同時避免了世界上其他文明因趨同化而陷入板結停滯的“內卷化陷阱”。

        清末民初,劉師培、王國維、梁啟超等曾論述過南北文化、文學差異,如今該如何看待長江流域文藝的審美特征?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曾軍認為,現在看待武漢、南京、上海、巴蜀地區等長江流域的地域文藝以及長江流域文藝本身,以東西的視角,相比南北的視角來進行區分可能更為妥當。在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之外,應疊加如社會變遷、時代精神等更多的文化維度,才能勾勒出不同地域演進中的文化特色。并且,在以前的全球化時代,文藝往往是通過地方性知識的保持和強化,凸顯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性,成為對于全球化的一種抵抗性力量,如今身處新一輪多中心的全球化過程中,地方性文藝應該更全面地彰顯自身特色,從而具有獨特積極的建構性意義。

        “湖北美術的‘新’是浪漫詭譎、富麗雄渾的荊楚文化在現代的轉換,是中華民族文化進行現代性探索寶貴的審美品質。”《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介紹,新時期周韶華的《大河尋源》畫展回到黃河、長江等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在中國畫變革中表現中國江河文化。湖北美協創辦的《美術思潮》在新時期起到理論先行、破除藝術思想束縛的作用。湖北美術家獨樹一幟,尚揚、冷軍、石沖等和完全模仿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畫家不同,力求從長江文化中獲得全球觀照的獨特性。李乃蔚、李傳真、陳孟昕則在寫實的極限中形成新的觀念。這些例子,都證明了湖北美術理論思考的深度、藝術實踐的引領性為中國藝術變革提供了新思考、新資源、新示范。

        長三角處于長江經濟帶龍頭位置,也是重要的文化“出海處”。長三角一體化對文藝生產方式的改變,將推動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表示,現代化的文學生產及其延伸開發已經越來越規模化、工程化,例如,網絡文學就是一種合作性的、綜合性的生產方式,其向下游產業的延伸更需要合作、開放與規模化。文學作為資源的作用與功能就在于它在不斷開發中所產生的邊際效應,而這種邊際效應的產生又是以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基礎、以現代科技為保障的,這恰恰是長三角地區的優勢。所以地區的協同發展會產生新的分工合作與新的文化產業模式,將使長三角文藝產生不可估量的社會、經濟與美學效能。

      (編輯:張鈺童)
      會員服務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久久无码国产|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在线免费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最近新中文字幕大全高清|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