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訪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
這些年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經常到革命老區、鄉村基層調研、采風。前不久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等要求。結合相關調研,他向記者介紹了對“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及文藝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感受和建議。
歐陽黔森表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藝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要將文化藝術與鄉村生產生活相融合,構筑文化場景,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彰顯“一村一品”的藝術特色。此外,還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手段,通過文藝志愿服務和“文化進萬家”等活動,進一步豐富藝術載體,將鄉村文明建設和鄉村傳統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鄉村文藝活動,彰顯當地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共同致力鄉村振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
“作為文藝工作者,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將黨的方針政策傳遞到老百姓中去,凝聚磅礴精神力量。要深入社會實踐,大力實施文藝惠民,充分挖掘鄉村自然、人文資源,把文藝惠民、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藝術村,開發一批非遺藝術品,推出一系列集賞美景、享民俗、品文化等多元化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產品,為鄉村振興聚力賦能。”歐陽黔森介紹,以貴州為例,要建好用好貴州文藝人才孵化基地,打造貴州省文藝名家公益大講堂,建立全國文藝名家工作室,更加注重發掘、發現、培養一批具有號召力、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鄉村文藝骨干、農民藝術家等,打造帶不走的文藝工作隊,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談及貴州文藝界在喜迎黨的二十大方面的計劃和相關工作,歐陽黔森介紹:“聚焦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貴州省文聯、貴州省作協及貴州廣大文藝工作者將開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實踐,創作一批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新時代的文藝作品。包括組織創作共同富裕題材電視劇《江山》、紅色題材電影《四渡》、京劇《南仁東》、雜技劇《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黔嶺歌飛》等作品,積極推動全面小康題材電視劇《看萬山紅遍》、鄉村振興題材電影《云上南山》的播出和上映,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系列文藝精品展覽展示展演,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中國故事和貴州故事。”
此外,歐陽黔森還建議要加強編劇合法權益的保護。他談到了一些有損編劇合法權益的現象:“比如,不少影視作品在宣發時很少提及編劇,編劇署名在影視作品成片中被弱化,往往被寫在十分不起眼的地方,某些制片方還用‘總編劇’‘聯合編劇’等稱謂給未參加編劇工作的人署名。此外,還存在稿酬拖欠甚至是盜用劇本的現象。”對此,歐陽黔森建議,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影視行業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明確署名規則和稿酬支付規則;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涉及著作權糾紛影視作品的發行管理力度,對于多次故意侵權的公司采取列入黑名單、罰款、取消其發行資質等措施,切實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影視行業抄襲剽竊的打擊,凈化版權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業界生態,從而鼓勵廣大作家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