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姓生活看百年巨變
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一幅幅飽含著思想力量、情感溫度,凝結著生活滋味、時代印跡的影像鋪陳開來,立足廣袤大地,展現時代風云,奏響了一曲濃烈的百姓頌歌,譜寫了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影像志。
6月8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協,北京市東城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開幕。本次展覽從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入手,多方位展示百年中國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反映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以及中國攝協主席李舸,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中宣部文藝局、北京市東城區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負責人,中國攝協在京顧問、主席團成員,中國攝協團體會員單位負責人,入選作品的作者、推薦者代表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鄭更生主持。
“解放牌”汽車運到天安門廣場北京 1956年 喻惠如 攝
展覽以“百年百姓”為主題,以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大主題。展覽分為“滄海桑田”“歲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個版塊,共展出作品323幅。“滄海桑田”版塊以中國共產黨誕生年代為起點,選擇百年間具有特殊意義的4個時間節點,將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內容或場景,以對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現;“歲月如歌”版塊以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后的百年為時間軸,選出100幅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優秀攝影作品,形象展現中國社會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百年好合”版塊的一幅幅結婚照,從長袍馬褂、鳳冠霞帔到西服革履、婚紗曳地,再到創意不盡的當代婚俗風情,既見證愛情,也承載著百年中國社會的變遷;“百家百?!卑鎵K從數萬幅的來稿中,遴選出百家百幅“全家福”,象征著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串聯起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李舸介紹,此次展覽是中國文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重點文藝活動之一,中國文聯黨組高度重視,統一部署,對活動提出明確要求。展覽歷經半年多精心籌備,中國攝協多平臺公開征稿,多渠道重點定向征稿,會同各團體會員積極調動各領域各層次的攝影工作者、包括“文藝兩新”中的優秀攝影人才,開創了中國攝協圖片征集歷史新紀錄,近萬人投送推薦5萬余幅作品。
主辦方介紹,展覽在預熱階段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開幕式前,微博和今日頭條的話題閱讀量已超過1000萬。入展作者、《中國知識產權報》原攝影部主任王文揚的作品《胡同風情》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象牙胡同中人們生活場景,他介紹:“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喜歡拍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積累了很多作品,把老百姓生活的點滴變化都攝入鏡頭,我投送了30余幅作品,能有一幅入選,我都非常開心了?!敝袊鴶z影出版社副社長付黨生參與策劃征集的4幅全家福作品入展“百家百?!卑鎵K,兩幅入展“滄海桑田”版塊?;貞浧饘ふ移渲幸环?965年拍攝于浙江湖州的全家福的曲折過程,他說:“我首先在網絡上發現了一張照片,上面的一位人物是浙江寧波長年熱心于公益事業的‘胖媽媽’邵莉,我找了當地報社、電視臺、攝影家協會,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是聯系不到她。后來我在一篇文章里找到了她退休前的單位,這才聯系上。經過多番溝通,無意中發現她家幾乎每年都會拍攝全家福,我們便從中選中了一幅。為第一時間能拿到照片,還委托當地攝影者到她家里翻拍。這張全家福里的那個小姑娘邵莉,如今已經是一位老人了?!?/p>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海南文昌 2020年 陳中秋 攝
武漢市攝協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周國強的入展作品《在百貨大樓選購電視機的人群》拍攝于1988年武漢中心百貨大樓。他回憶,“20世紀8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識逐漸增強。當時春節臨近,擠滿了想買臺電視機回家看央視春晚的人。”周國強說,曾經的新聞照片,隨著時間的逝去,就成了歷史。感謝這項展覽,讓大家看到現在中國人民幸福的新生活,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與光榮。在北京攝協會員季懋中拍攝的《通州新華小吃街》中,1989年的北京通州區新華西街小吃街,人潮涌動,紅火熱鬧。他說:“當時,我從北京建國門騎自行車到通州拍下這張照片。作為一個業余攝影人,我學習攝影已經40多年了,記錄我們的生活非常有意義。”
開幕式期間,展覽作品視頻在王府井百貨大樓北樓戶外大屏循環播放。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5日。展覽還同步推出線上3D展廳,讓觀眾足不出戶觀看展覽全貌。
“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開幕式現場 張雙雙 攝
盛夏時節,北京王府井大街花團錦簇、游人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在以巨幅展板亮相的攝影展作品前駐足。百年來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都在一幀幀影像中定格,帶領人們共同追憶往昔崢嶸歲月,幸福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6月8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協,北京市東城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開幕。展覽以生動豐富的影像語言,從多個視角展示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講述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謳歌黨領導人民奮斗圓夢、團結向上的中國精神。
百年,或許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但剛剛走過的這個百年卻改變了中國社會,改變了億萬民眾的命運,開創了一個亙古未有的新時代。影像承光陰,照片載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百姓生活的百年畫卷,是中國共產黨與百姓水乳交融、休戚與共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奮發圖強的歷史縮影;是一代又一代攝影人扎根人民、聚焦生活的時代抒寫。
展覽現場 張雙雙 攝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以及中國攝協主席李舸,中宣部文藝局藝術處處長馬小龍,北京市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海英,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彭文玲,分黨組成員、副主席、副秘書長居楊,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厲夫波,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負責人,中國攝協在京顧問、主席團成員,中國攝協團體會員負責人,入選作品的作者、推薦者代表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主持。
主辦方介紹,展覽主題“百年百姓”的確定可以追溯到2020年秋末,“百年百姓”得到大家的認可——以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大主題,適合攝影藝術“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表達方式。但如何落地,又成為具體策展的關鍵。期間,思路幾經周折變化,最終形成點、線、面相互映照;觀看與互動相輔相成的展覽結構。通過點的對比,見微知著,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百年來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通過線的流動,讓影像匯集成一首時光的歌,婉轉之間,帶人們感受時代的波瀾;通過面的鋪陳,讓每一個家庭成為中國社會百年進步最溫暖的注腳。
百年長河,影像浩如煙海,為保證展覽視野的寬廣,同時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今年春節之際,中國攝協便在多個平臺開設話題,進行公開征稿,引發了大眾濃厚的興趣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至3月15日首次征稿結束,短短一個月,已收到稿件42000余幅,其中既有大量原創作品,亦有許多個人、家庭、機構收藏或珍藏的珍貴影像。
隨著展覽組織的不斷深入,展覽最具挑戰與創意的部分,即4個年代4張圖片精準對比樣式,成為組稿工作的一大難題。為此,中國攝協在中后期啟動了多渠道、多方位的緊急征稿,發動各方力量進行有針對性的深挖厚掘,并在全國攝影工作會議上開展動員。
湖南攝影人周華民推薦的自家全家福作品入展“百家百福”版塊。時隔49年,作品中的部分家庭成員從全國各地相聚北京,再次拍攝“全家?!?本報記者 范雪嬌 攝
主辦方表示,希望這些影像,可以喚起人們“撫今追昔”的情愫,讓“百年”的抽象概念,變成可親可敬可感的一段段難忘的記憶;成為激發人們繼續奮斗、開創未來的不竭動力。更期待如此匯聚力量、智慧、才情的別開生面的展覽,不但能夠“受用當今”,而且可以“傳之后世”。
李舸表示,中國攝協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大力度團結引導廣大攝影工作者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創作推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市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萌芽孕育、歷經了百年中國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此次展覽在素有“中華第一街”之稱的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舉辦,是用影像講述時光故事、用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本次展覽將展至6月15日。
大展看點
1
展覽思路:點、線、面相互映照,觀看與互動相輔相成。從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入手,多方位立體展示百年中國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反映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2
展覽內容:以“百姓生活”為突破口,尋找市井巷陌最為真實的生活氣息,從生活入手、以細節取勝。展覽的作品有相當一部分既有典型的時代風貌,又很少在大眾面前亮相。不僅展現了時代的發展,也系統地回望了百年以來中國攝影的歷史。
3
展覽結構:展覽分為四部分,分別展現歷史巨變、奮斗歷程、風俗變遷、家庭生活等內容,形成家國呼應、立體多面的影像敘事表達。
其中,“滄海桑田”版塊著力對比,見微知著。以中國共產黨誕生年代為起點,選擇百年間具有特殊意義的4個時間節點,100張照片分為25組,將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內容或場景,以對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現,直觀明晰。“歲月如歌”版塊立足百年,展現奮斗。以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后的百年為時間軸,選出100幅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優秀攝影作品,形象展現中國社會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鞍倌旰煤稀卑鎵K贊美生命,唱和時代。一幅幅新老結婚照,從長袍馬褂、鳳冠霞帔到婚紗曳地、西服革履,再到無盡的創意、不盡的風情,既見證愛情,也承載著百年中國社會的變遷?!鞍偌野俑!卑鎵K關注家庭,傳承文化。從數萬幅的來稿中,遴選出百家百幅之“全家福”,象征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家串聯起中華民族的興盛。
4
畫冊亮點:大展畫冊全書分4個篇章,從4個階段對比、時間線、婚禮、全家福等4個截面,展現百年來中國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圖書護封,采用PVC材質以UV印刷象征喜慶祥和的正紅色,表達對黨百年華誕的衷心祝福;封面則用磚金色外裱裝幀布的方式,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取得的波瀾壯闊的偉大成就。
5
全家福實景:實景還原20世紀80年代家庭布置,家具、電器等一一擺設,熟悉的生活場景勾起“過來人”的記憶,互動式的體驗吸引觀眾現場駐足打卡拍照。
滄海桑田
歲月鉤沉,從時間的長河中,擷取幾朵浪花,映襯大千世界的變幻。正所謂“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
牛拉水車 河北保定 20世紀30年代初 西德尼·甘博 攝
居民在供水站買水 江蘇南京 1952年 曉莊 攝
自來水來了 江西宜春 1993年 舒宏平 攝
溫熱的直飲水進校園 浙江金華 2021年 何敏 攝
歲月如歌
100年來,中國社會從凋敝到復興,從封閉到開放,從貧弱到富裕,從屈辱到自信,其間變革,波瀾壯闊。
用船只運送郵件的場景 杭嘉湖水網 20世紀20年代 嘉興郵電博物館提供
31路公共汽車 北京 1956年 李曙 攝
小崗村農民 安徽滁州 1982年 汪強 攝
高鐵站穿梭的旅客 江蘇南京 2018年 蔣寧 攝
百年好合
婚姻是人生大事,婚禮更是普通百姓為數不多被擁上舞臺中央的特殊時刻。人生的托付、未來的期許、家庭的聯姻……仿佛都在一場場各具特色的禮儀中完成使命。
區公所結婚登記處 江蘇南京 1950年 鄒毅提供
幸福路上 2018年 何樟昀 攝
百家百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叭腋!蓖鹑缑恳粋€家庭的歷史履歷,是家風傳承的記錄,是家庭和睦的宣示?!叭腋!崩镉袀€人成長的足跡,有時代風云的投影。小家連著千萬家,中華民族是一家。
1953年 晁之建 提供
2017年 朱德明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