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培訓班的“擦邊球”
盡管許多知名藝術高校明確規定,本校不舉辦藝考輔導班,不允許在校教師在校外培訓機構授課,然而,一些藝術培訓機構以種種名義打起了“擦邊球”。在“不言而喻”的游戲規則下,這些機構往往受到考生以及家長們的追捧。
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一幢公寓樓的12層,以15人左右為一個班級,學生們正在學習音樂理論課。大家坐在凳子上,以腿為桌,顯得略微擁擠。這間民宅結構的套間里,其他的屋子用作琴房、練聲等。旁邊是播音主持、影視編導等專業的教室。樓道里的墻上貼著2013年藝考班的師生合影,以及經過統計之后的光榮榜。
這是一家藝術教育機構的教學區。辦學地點位于中國傳媒大學西校區,無形中增加了它的權威性。該機構的一位王副校長說:“在校區里,也比較有學習氛圍。近年來藝術考試越來越紅火,去年招了400多名學生,今年據預計能夠招收到600人至800人。”
由于許多在校老師要擔任考試的出題者以及監考者、審核者,如果在一些培訓機構授課,其中的不公平性不言而喻。中國傳媒大學的很多院系都不允許在校老師在校外培訓班授課。比如,該校的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就專門發出過《關于本院教師不在院外培訓機構授課的聲明》,所以大多數的培訓機構不再以中國傳媒大學在校老師為噱頭進行宣傳。
據王副校長介紹,他們的師資共分為4個部分,一類是返聘退休的老教授;一類是業界的從業人士,并且具有藝考培訓經驗;還有一些是本專業的學生,但是不能代課,只能擔任班主任,負責一些管理工作;另外一類,則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在校老師。對于這最后一類老師,該如何規避中國傳媒大學相關院系的規定呢?王副校長說:“我們不會在網站上公布在校老師的具體資料進行宣傳,這是對老師的一種保護。學生上課時,自然會聽出來老師的水平。”而這位負責人口中的“在校老師對于考試內容和要求都非常熟悉”,或許正是吸引廣大考生的核心所在。
對于另外三類老師,王副校長直言,老教授已經不從事教學工作,對于考試形式和考試要求的變化都不熟悉了,所以并不是主力師資。有藝考培訓經驗的業界人士才是。
而事實上,他所說的并不完全是實情。筆者認識的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如今已是某培訓機構的兼職老師了。她說,培訓機構會以高薪請來一些業內小有名氣的從業者進行宣傳,這些人大多數只給學生做一次講座,之后就不再出現。剩下的課程全部是在校生來授課的。
另一位在多個藝考培訓機構代課的在校生雷鵬說,一些正規的藝考培訓機構,會有專門的員工來負責課程安排,而他所在的另一家比較新的培訓機構則是由他和幾位同學來設計課程的。至于備課,他笑著說:“那些老教授或者業界的人不用備課也可以講得很好。我平時也不怎么備課的。編導專業的課程我全部都可以教。”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小靜是雷鵬今年暑期輔導過的學生。她從高二起決定學習編導專業。前不久在親戚的推薦下來到北京,參加了這家新成立的培訓機構。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加上小靜報名時間早于放假時間,所以由小班授課變成了一對一的教學。小靜覺得自己“賺到了”。
報名時小靜已被告知是由在校的研究生授課,她覺得可以接受。小靜說如果能夠保證有在校老師或者是知名從業者來授課,當然更好。但是回顧這段時間的學習,她感到在校學生授課也有好處,“因為年齡相差不大,比較好交流,什么問題都可以問,學習得會更細致一些。而且在校學生能傳授一些考試經驗,更有針對性。”當問到培訓機構有沒有承諾一定會達到什么效果時,小靜平靜地說:“學習效果取決于自己的消化程度,別人是保證不了的。”
雖然像小靜這樣的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理性地看待問題,但是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在宣傳學生成績時仍然不遺余力。上述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說,每個培訓機構都會巧立名目想很多辦法來找出幾個“第一”,但實際上有些第一的含金量并不高。比如可能是一些非重點院校的非重點專業。即使是省聯考第一名,想要上重點院校也要參加各個學校的單獨招生。僅僅靠省聯考的成績只能去資質比較差的學校。
另外一個吸引學生的服務,就是“保過班”。這位研究生分析,保過班更像是培訓機構打的一場“心理仗”。所謂保過班,是培訓機構承諾如果沒有通過入學考試,可以全額退款或者明年免費再聽一年。事實上,保過班一般費用要高于普通班,如果普通班收10個學生,每人5000元,保過班則是10個學生每人1萬元。只要通過率達到一半,那么將未通過學生的錢全部退回,仍然與普通班盈利持平。而對學生來說,即使拿到了退款,也已經付出了一年的時間成本。
作為考生,小靜認為雖然藝考培訓機構亂象叢生,學生們在選擇時也很擔心上當受騙,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僅憑各個大學發出的招生簡章是無法起到指導作用的。不是所有學生的自學能力都那么強,沒有專門的人指導容易找不到正確的復習方向,也不知道考試時要注意些什么。
對于藝考培訓機構存在的必要性,曾經參加過藝考的何欣有自己的看法,通過藝考后她順利進入了播音主持專業。她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其實全部是在大學里學習的。藝考培訓機構對專業知識學習幫助很小,考生也沒有必要去依賴培訓機構所傳授的條條框框,有時反而不如一張白紙好由專業老師塑造。在家庭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考生可以通過藝考培訓機構來熟悉一下考試流程,但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大多數藝術專業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就,來培訓機構突擊只能是一種僥幸心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靠自己的日積月累、真才實學。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