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國統區的舞蹈運動
在四六年以前,曉邦、愛蓮都做了不少的舞蹈演出和教學工作,這些工作雖然也收到一些散布舞蹈種子和暴露舊社會的成果,但影響也只是部分的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的距離是相當遠的,所以也談不到是一個運動。國統區的舞蹈運動是從邊疆舞的采集和演出以后開始的:
一、邊疆舞和它的民族性
為了尋求民族性的、群眾性的舞蹈,才開始了出發邊疆采集民舞的工作,參加這一工作的有中國舞踴藝術社的工作者和旅居邊省的舞蹈工作者,進行采集的地區有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西藏、青海、新疆八省,民族包括了瑤人、苗族、擺夷、阿細族,嘉戎族,羌民,番人,藏族,西康人,維吾爾族,采集的材料,除了少數是向旅居內地的邊疆人學習以外,大部是到邊疆采集的,但因了經濟的條件,不能在山地里住較長的時間,對他們的社會生活了解得也不夠深刻,所以某些邊疆舞的介紹演出,不免有某種程度上的不真實和走入形式。
邊疆一帶的社會形態,一般都是封建社會,部分的還保留著奴隸制度,宗教方面是喇嘛教,巫教,由于交通的阻隔,受外界文化和儒教的影響很小,生活是比較原始的。在舞蹈方面卻很普遍而且豐富,男女老幼都會跳,舞是他們唯一的文化娛樂,也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有表現生產的,愛情的,戰爭的,宗教的各式各樣的舞。這些舞基本上說都是健康的,但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是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所以表現在舞蹈方面是壓抑的,內向的,不開朗的歡樂情緒。
二、邊疆舞的運動和影響
四六年春天在重慶舉行的邊疆舞蹈大會的演出,使沉悶的重慶煥然一新,觀眾的反映非常熱烈,同時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那是邊疆舞蹈運動的起點;接著應各學校的要求,到重慶附近各地演出,音樂院首先有了民舞社的組織,其他學校接連著都有了民舞的活動。
同年,邊疆舞蹈在上海演出了四天,翌年育才舞蹈組遷滬,經常表演舞蹈,一年后熱心舞蹈的朋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樂舞學院并有新音樂同志和愛蓮的學生參加活動領導組織上海十九個大學,中學,還有教聯會,男女青年會和些業余的民舞社團,有二百人經常上課。武漢、平津的、大中學校也有了邊疆舞的活動,并且各大學的舞蹈團體有聯合的組織,如北平的舞聯,包括北大、清華、燕京、師大四單位組成,是學聯的一部分,此外,華南中國歌舞劇藝社是第一次把國內的舞蹈運動介紹到南洋去,在南洋星洲馬來亞暹羅各地辦訓練班,在該社兩年間參有舞蹈舞劇的演出共有三百多次,并在暹羅組織華僑青年舞蹈研究會,現在仍在堅持工作。香港中原劇社舞蹈組三年間先后輔導工人團體二十個以上學校六十個以上青年婦女團體四十個以上也辦過訓練班并開始從事兒童舞劇的研究和創作如《頑童改造記》、《窮孩子》。至于其他城市中的學校里都做著推動舞運的工作。邊疆舞所以普遍得如此廣的原因,一方面因為邊疆舞有它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因為它配合了民主運動和學生運動,起了團結群眾鼓舞群眾的作用;同學們也有意識的發展了這種作用,并且進一步產生了新的民舞,如《團結就是力量》、《別讓他遭災害》等,更緊密的和學生運動相結合。
舞劇部分的作品也簡略的提一提。如《思凡》、《網中人》、《饑火》、《駝子回門》、《五里亭》、《天快亮了》、《乞兒》、《猴戲》愛蓮早年的作品《賣》、《游擊隊的故事》、《空襲》等。
國統區的舞蹈運動,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阻礙和監視下,舞蹈工作者在艱苦的環境里撐持工作,舞劇部分暴露了舊社會的不合理,潛伏了人民反抗的意志,如《五里亭》、《猴戲》等都是被禁演過的。當然,國統區的舞蹈運動受客觀環境的限制,是缺乏組織領導的,而影響也只是在知識分子的群眾里面。
結 語
總起來說:中國的新舞蹈運動還是萌芽時期,但今天革命給我們帶來了優越的條件,今天是人民的時代,群眾正在創造新的,健康愉快的集體生活,舞蹈必然是會被廣大群眾所要求的,因此舞蹈工作者應加強組織領導,并更有計劃的更踏實的根據群眾的愿望,創造勞動人民的集體舞蹈!
在這里,對于參加舞蹈工作的同志們提出幾點建議:(一)加強革命理論的學習。舞蹈工作者必須確實的從理論基礎上提高一步,掌握中國革命的基本原理,和面向工農兵的文藝方針,使舞蹈能真正的為工農兵服務!(二)加強團結,加強組織與領導。舞蹈工作者過去分散在各個地區,分散在新舊社會的兩邊,雖然大家對舞蹈工作的熱心是相同的,但限于環境,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和領導,就國統區說,舞蹈在民主運動里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是被肯定的,但因客觀環境和條件的不同,工作目標還不夠明確和統一,譬如對民間舞蹈的看法,對西洋技巧的看法,對“集體舞”和“舞臺舞”的看法,在現在還不很一致,急需作進一步的檢討,以改進工作。今天,我們在人民政權在革命理論的指導下,又有民主政府從各方面來幫助,我們應該加強團結,加強組織,加強學習,互相交流工作經驗,使舞蹈工作能更順利得向前猛進!(三)明確我們的任務與方針。我們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的主體是工農大眾,我們的舞里必須面向他們,為他們服務,表現他們的生產戰爭,建設新國家的熱情,鼓舞他們前進并使他們自己起來,人人能舞。因此舞蹈工作者一方面要向舊有民間舞蹈學習,同時更須深入工廠農村部隊中去和工人農民士兵打成一片,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體驗勞動的節奏,動律,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然后我們所創造的舞,才是勞動人民的舞,才能夠表現勞動人民生產戰斗的熱情,并且鼓舞他們的生產戰斗熱情。否則,我們會感到貧乏,會脫離實際的。
過去,解放區的舞蹈工作者,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已經收到初步的成效,在解放區以外,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很有成績的;今后我們更要把經驗交流起來,進一步的向民間學習,并且還要向蘇聯學習,創造出有民族特點和生活特點的集體化、群眾化的舞蹈,用來反映我們新民主主義國家勞動人民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不斷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