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還需加把勁
4月25日,安徽淮南市集中銷毀一批盜版教材。陳彬/CFP
4月26日是第十三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也是我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五周年。國務院新聞辦今天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的現狀。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5年多的努力,我國現在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商標申請量、商標注冊量都是世界第一,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體系基本建立,法律體系基本完善,戰略實施工作由夯實基礎階段轉入攻堅階段。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探索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
我國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
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知識產權大國。田力普介紹,截至2012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到3.23件,接近十二五規劃目標。全國商標累計申請量達1136萬件,繼續保持世界第一。2012年,我國作品登記量68.8萬件、軟件著作權登記量13.9萬件,雙雙達到歷史新高。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突破1萬件,林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突破1000件,年度申請量在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成員國中列第二位。
對于一些外媒指責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不力的問題,田力普回應:“這是個悖論,外界認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但近年來,很多境外企業用實際行動,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給予信任。顯著的事實是,近年來大量國外企業來中國申請專利、注冊商標,還積極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申請專利的增長率遠遠超出了同期的國際平均數,外企大量的專利費、商標使用權的費用、版權費都是在中國收取的。”
知識產權保護驅動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保護對技術創新的驅動作用十分明顯。實踐證明,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其企業的技術含量高,經濟發展充滿活力。
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2012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與北京市海淀區共同簽訂了聯合推進以中關村為核心區的知識產權“聚核工程”,加大了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截至去年底,該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3件。
因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海淀區聚集了1萬余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400家,約占北京市的60%。2012年,海淀區僅技術合同的成交額就達到1133.9億元,增長17.2%,占到北京全市的46.1%。
知識產權保護對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介紹,“比如,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大力推動軟件正版化工作,2001年我國的軟件產值為750億元,到2012年產值達到2.5萬億元,這充分說明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推動軟件產業發展作用非常大。”
需進一步完善長效的保護機制
盡管我國已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打擊知識產權違法犯罪的力度還遠遠不夠,僅靠專項治理等“運動式”執法,遠不能讓社會滿意。我國知識產權還亟須建立和完善長效的保護機制。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公布我國首次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調查表明:2012年,從全國4個直轄市和27個省會城市回收的16292個有效樣本分析,社會各界對我國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嚴重程度、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及時性、便捷性和侵權賠償性等幾個問題最為關注且最不滿意。
據了解,僅2012年,全國地方法院共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87419件,新收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2928件。
田力普介紹,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正在探索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研究部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績效考核體系、誠信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假冒偽劣犯罪案件4.4萬起,全國工商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52.73萬人次,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12.04萬件,全國版權系統共查處網絡侵權盜版案件282件,關閉侵權網站129家。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