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刺繡:既古樸又時尚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山西文博會活動期間,臨汾非遺展示區前,一層又一層的人們圍住了一位金發碧眼的“洋妞”——楊海麗,只見輕盈的繡花針在她的指間流轉,隨絲線在底布上下蜿蜒,一顆白菜躍然于布上,看起來玲瓏別致,引得圍觀的人們嘖嘖稱贊。他們看到的,就是侯馬刺繡技藝的展示。
侯馬刺繡屬“晉繡”的一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侯馬刺繡的圖案一是取材于世代流傳的民間故事,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白蛇傳等,表達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是取材于當地的風土人情,如婚喪嫁娶等民間傳統習俗,充滿了濃濃的鄉土之情;三是取材于自然的花草鳥獸,滲透著“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
侯馬刺繡造型獨特優美,色彩艷麗,繡工精細,既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相聯系,又與歲時風俗、人生禮儀、文學、繪畫及宗教等文化現象相融合。在色彩運用上,多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使用天然顏料染色,繡品色彩真實鮮活,不褪色。其針法緊密,繡品平齊光滑。如今的侯馬刺繡既保留著原始風貌,又融入了時尚元素。
千余年來侯馬刺繡薪火相傳,綿延不絕,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傳人。生長于刺繡世家的郭美玲,自小受到刺繡藝術的熏陶,她的曾祖母是遠近聞名的“巧手兒”,曾在清朝宮廷當過繡娘,祖母也是當地的“巧媳婦”,曾被選去給縣太爺家的小姐繡結婚嫁衣,郭美玲已是侯馬刺繡的第五代傳人了。七八歲的時候,郭美玲便掌握了刺繡手藝,數十年來,她秉承家訓,專攻女紅,納百家巧婦之長,遍習晉南及各地民間刺繡技藝,潛心整理研究、創新民間刺繡工藝,她在實踐中總結的“阿繡、門環繡、跳三針”等繡法被稱為晉繡中的絕活。
為了傳承刺繡文化,郭美玲開辦了晉繡合作社,擁有30多位繡工和楊海麗這樣的“洋”徒弟。如今,侯馬刺繡的代表性作品《西廂記》、《千年古柏》、《晉商》、《禮佛圖》等已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