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跳起啞巴舞祈安康
叩拜恭請“大啞巴”
一座大山孕育出了一個碧水長流的龍潭,龍潭的邊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代代相傳的傳說漸漸演變成了一個民族的節日,這就是云南省祥云縣大營七宣村的“彝族啞巴節”,也稱“七宣啞巴會”。2009年,該項目入選云南省非遺名錄。
相傳很多年前,剛剛定居在七宣的彝族人遭受著自然災害和病魔的雙重折磨,日子過得很艱難。村里一位善良美麗的啞巴姑娘每天走很遠的路到村外給飽受磨難的鄉親們尋找野果和草藥。一天,啞姑回到村子附近的龍潭邊休息時,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時,已經到了龍潭深處的龍宮,龍王要娶她為妃,她抗爭不過,只能順從,并為龍王生下了孩子。啞姑十分掛念村里的父老鄉親,就與龍王約定,每年正月初八,她可以帶著孩子跟村里的鄉親們見面,并帶去藥材和雨水。村民們為又能見到啞姑而欣喜若狂,決定用跳舞的方式來慶祝重逢的喜悅。此后,七宣村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少,病魔也漸漸離人們遠去,人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過“啞巴節”和跳“啞巴舞”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
“彝族啞巴節”一般是在正月里舉行,每逢節日到來,當地的野貓山下便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七宣村是一個純粹的彝族村莊,每當節日來臨時,村里會組建起一支“啞巴”隊伍,由“大啞巴”“中啞巴”“小啞巴”組成,另外還有人負責扮神牛,還有專門的葫蘆笙、三弦、笛子樂手。“大啞巴”頭戴插著野雞羽毛的牛皮頭飾,下穿一條羊皮短褲,上身由畫師彩繪一黃兩青三條龍,分別代表龍王和兩位龍子。“中啞巴”和“小啞巴”彩繪的內容主要是圖騰和彝族文字等。一切準備妥當后,隨著一聲聲“請啞巴出山嘍”的喊聲,4個“中啞巴”用彩轎抬著“大啞巴”走出龍王廟,來到搭好的主場地,進行“啞巴舞”表演。表演結束后,“啞巴們”還要將啞巴舞跳到每一戶人家里,除非家中有親人新故,否則不能漏掉一戶。跳進了哪一家,就意味著把一年的豐收、幸福、吉祥帶到了這一家。
“啞巴節”在七宣村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經久不衰。當地彝族群眾認為在這個節日里“跳啞巴”,不但能有效地消除一年里自然災害和病魔的侵擾,給當地彝、漢等各民族帶來幸福生活,同時也能給遠道而來的客人帶來一年的幸福如意和吉祥安寧。
(編輯:單鳴)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