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傳承人:方言說唱傳承靠“苦撐”
時間:2013年03月08日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孫瑩
從2008年以來,每周日都在江蘇南京甘熙故居表演南京白局的黃玲玲已經接待過十幾萬人次的觀眾了。“當看到很多人對南京白局感興趣時,我就對未來充滿希望,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感到憂慮。”已經68歲的黃玲玲說到自己熱愛一生的南京白局時情緒復雜,目前她是該項目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的民間方言說唱,是當地特有的古老曲種,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已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世紀60年代,南京曾成立了專業的白局劇團。“文革”后雖然白局藝人又重聚在了一起,但當年的熱鬧場景已不復存在。黃玲玲說:“后來甚至連南京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白局了。”除了帶著小團隊定期在甘熙故居表演,黃玲玲也在南京的幾所學校里教白局,有時晚上還要自己寫劇本,所有這些都只為將白局藝術傳承下去。
2012年,南京白局登上了外秦淮河游船,讓更多游人有機會接觸到南京當地的說唱藝術。近幾年,黃玲玲還和她的一位徒弟張自衛創作了白局版的《喜洋洋》,目的是讓南京白局的影響力擴大,老少都愛。“其實最難的還是傳承,因為要堅持下去太難了。年輕人難堅持也情有可原,因為靠表演白局根本不能讓他們養家糊口,只能是興趣愛好、義務演出。”黃玲玲說,她過年時還會給自己的弟子包紅包,平時演出時給他們帶飯,把教學的收入拿來貼補小團隊每周的定期演出,“沒有更多的平臺,也沒有專項的經費支持,目前真是‘苦撐’下去的。”
黃玲玲目前最大的希望是能找到更多的平臺,讓南京白局這種方言說唱被更多的人關注,“就算是為未來留點兒東西吧”。
(編輯:單鳴)
· | 非遺保護專業走進恭王府現場教學 |
· | 非遺保護要從普及相關知識開始 |
· | 曲種“起死回生”引發非遺保護新思考 |
· | 江西舉辦非遺保護成果展 |
· | 青州市探索非遺保護“一三五”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