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云:盛放于天際間的一抹彩云
作為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盛小云深知演員的天職,她刻苦鉆研評彈藝術,長年堅持跑碼頭長篇演出,辛勤為廣大觀眾服務,在《落金扇》《白羅山》等長篇書目的演出實踐中刻苦磨練和提高自己的藝術,從中觀察社會,體驗人生。近年來,盛小云通過不懈的藝術實踐和事業追求,頻頻斬獲各種榮譽,彈詞開篇《姑蘇水巷》《傾杯·石城春望》等榮獲第九屆中國文華新節目獎和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領銜出演短篇《啼笑因緣·遇鳳》、中篇《大腳皇后》榮獲中國評彈藝術節優秀節目獎;2009年被授予“新中國曲藝60年優秀中青年曲藝家”稱號;2010年在首屆巴黎中國曲藝節上榮獲“盧浮銀獎”第一名,在全國曲藝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盛小云還多次出訪法國、荷蘭、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媒體對她的文靜典雅、清麗動人的臺風贊譽有加,《民生報》《聯合報》稱她是“從畫上走下來的美女”;蘇州評彈也由此被國學大師俞大綱稱為“中國最美的聲音”。盛小云為評彈藝術、為曲藝藝術在海內外的普及與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她對評彈藝術執著追求。中篇彈詞《大腳皇后》前前后后歷經七八年的磨礪,其間幾易其稿,大家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劇組全方位封閉訓練,對作品打磨改編;特別是在馬皇后人物塑造上,盛小云經過了深入思考揣摩,最終為角色個性魅力定下了賢德、豪爽的色彩基調,而并非以“美”來取勝,通過自彈自唱“琴調”來展示人物的豪爽個性與微妙情感,得到了聽客的認可和歡迎。她參與改編演出的中篇評彈《雷雨》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基礎上,賦予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力求精準地詮釋和表現原著中璀璨奪目的人性光輝、豐富深刻的現實內涵與不可預測的命運主題;在保持原劇“悲憫情懷”和高品位藝術水準的同時,呈現了曲藝藝術的趣味和特色,讓人耳目一新。作為總策劃兼領銜主演的盛小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她對《雷雨》原著的社會歷史背景、故事情節結構、人物心理歷程、角色表演定位以及原著經典臺詞等等,都進行了虛心的學習和潛心的琢磨,結合排練過程認真反復地推敲,又將評彈與話劇不同的表演方式進行相互的對比和取舍,盡量揚長避短,力求厚積薄發。值得肯定的是,當她正式亮相舞臺時的表現終于不負眾望,角色鮮明,說唱俱佳,表演自如,張弛有度,情感分寸細膩而準確。中篇評彈《雷雨》先后在京津滬、臺灣以及各大高校進行了40多場巡演,她和劇組全體作家和演員的共同傾情演繹,中篇《雷雨》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獲得了國家級大獎。
她對曲藝事業無私奉獻。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蘇州市人大常委、民進蘇州市委副主委、蘇州市評彈團分管藝術的副團長,如此眾多的頭銜,讓她的社會活動應接不暇,同時盛小云清楚地知道“我是代表著這個曲種擔任這些職務的,這并不是我個人的榮譽,而是我們蘇州評彈莫大的福分。”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結合蘇州評彈的藝術規律和市場經濟的客觀實際,她堅持陳云同志關于“出人、出書、走正路”這一評彈藝術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尋求內部機制創新的突破口,確立評彈營銷理念,捕捉各種市場信息,變“別人找上門”為“自己走出去”,向社會各界和高等院校推介“中國最美的聲音”,通過其擁有的社會知名度,積極加強與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聯絡溝通,努力爭取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近年來,她先后組織策劃了由劉蘭芳、姜昆等曲藝名家參演的“中曲牡丹夜”中國曲藝名家江南行惠民系列演出,觀眾如潮,反響強烈;相繼洽談落實并開辟了被譽為“現代化新農村典范”的全國文明村張家港永聯村和“全國著名歷史文化名鎮”昆山市千燈鎮兩個省級曲藝創作演出實驗基地;組織承辦了“中國曲藝非遺博物館蘇州評彈館”和“中國曲藝之鄉千燈陳列館”的籌劃;積極參與抗擊非典等公益性演出。
面對取得的成績,盛小云平靜地說:“今后我還要好好珍惜舞臺上的青春歲月,加倍努力,承上啟下,不負眾望,將自己最好的藝術奉獻給廣大觀眾,使得古老的評彈薪火相傳、后繼有人。”
作為曲藝界、評彈界的領軍人物,盛小云,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仿若盛放于天際間的一抹彩云,不斷用七彩的意境打動人們的心靈。
盛小云
女,漢族,1969年1月生,民進會員,江蘇省蘇州市評彈團副團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曲藝家協會主席,一級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代表作品有彈詞開篇《姑蘇水巷》《傾杯·石城春望》,長篇彈詞《啼笑因緣》《游龍傳》《白羅山》,中篇評彈《大腳皇后》《雷雨》等。曾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文化部文華獎新節目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蘇州評彈比賽暨首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三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表演金獎、江蘇省優秀電視文藝“金鳳凰獎”等。
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先進工作者等,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