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強:我的命運被歌劇改變
他從一個河北農村的孩子,成為今天的著名歌唱家,曾三闖京城,當了“北漂”。
他為背唱歌劇唱段,光著膀子,擺一盒火柴。唱完一遍抽出一根火柴,直到把火柴盒唱空。
他在國內成功地主演了《繡花女》《圖蘭朵》《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卡門》《鄉村騎士》等7部西洋經典歌劇。他更專注于中國原創歌劇的首演與挖掘,先后主演《趙氏孤兒》《西施》《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太陽雪》等中國歌劇。
戴玉強在國家大劇院重磅打造的歌劇《圖蘭朵》中飾演卡拉夫王子
北京午夜,迎接龍年的爆竹沖天而起,火樹銀花一派節日氣象。大洋彼岸,傳來“中國三大男高音”成功登臺美國紐約林肯音樂廳的喜訊。戴玉強與莫華倫、魏松,作為中國音樂形象的一張名片,再一次展示了今日中國音樂家民族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國“三高”的品牌初步打響,目前正在聯系倫敦、柏林、愛丁堡、加拿大等國家的演出,今年在國內國外估計要演唱20場,以多種演出形式不斷擴大“中國三高”在國內外的影響。
2012年將是戴玉強為歌劇事業忙碌的一年。5月,他將在北京主演威爾第的歌劇《假面舞會》。這是《假面舞會》在中國的首次公演。他目前正在認真背詞、背譜,揣摩經典版本的一招一式。“我之前唱過《茶花女》《弄臣》《游吟詩人》和《阿依達》,這將是我演出的第五部威爾第歌劇。我之前演過很多次《阿依達》,《阿依達》雖然很難,也不如這部《假面舞會》難唱。為了奉獻給觀眾一部高質量的歌劇,戴玉強從2月份開始就推掉了幾乎所有的商演,現在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去準備這個歌劇,還戒掉了煙。他說:作為一個歌劇演員,為觀眾獻上最美的歌劇是我心中的追求。”
收音機前的夢想
49歲的戴玉強,從一個河北農村的孩子,成為今天的著名歌唱家,艱辛曲折中,成就了一個天才加勤奮的典范。
戴玉強全家大嗓門,但幾輩子都是種田人,輪到戴玉強也不例外,7歲起,就跟著家里人做農活,童年的記憶里,唯一的嗜好,就是喜歡跟著收音機哼著曲子學唱歌。
因為家里窮,戴玉強中學畢業后選中當時社會上最賺錢的行業——北京煤礦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習建筑,畢業分到山西古交礦區。然而,喜歡唱歌的戴玉強并不甘心。兩年后,戴玉強辭去工作,考入山西歌舞劇院學員班,有幸二進北京,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進修。因為是不帶工資進中戲學習,戴玉強經常為了生計餓著肚子打工。他白天到建筑工地去推土、篩沙、和泥;晚上,住在工地的工棚里給工地看攤兒。經常渾身上下泥一把汗一把,和工地上的師傅們分不出彼此。
在中戲,戴玉強第一次接受了正規的聲樂訓練。那年,他22歲。對于學習音樂,可謂半路出家。三年后回到山西,滿腹抱負的戴玉強一心想著上臺演歌劇。但那時,文藝團體為了生存,即便是“省歌”,天天也不過是扒帶子下基層走穴唱流行歌。戴玉強的聲音剛入道,生怕毀了自己,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把工作辭了,拎了個簡單行李,三闖京城,當了“北漂”。
也許是從小受苦也就不怕吃苦,戴玉強不惜打碎一切從頭開始。他不信命,他堅信自己的大嗓門有出息。
沒錢請老師,他就守著個錄音機,聽遍當時中國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的錄音CD,最后學誰像誰。最拿手的是模仿李雙江老師的演唱,100多首曲目,他模仿得惟妙惟肖。一本《中國聲樂作品》教材幾百首歌曲,他信手拈來,全部都能演唱。為了省錢,戴玉強從不吃早飯,中午買張大餅吃半張,留半張當晚飯,1.8米的大個兒,經常餓得頭暈眼花。打工的活兒很苦,但只要能賺錢,再苦戴玉強也干。
在北京漂了近三年,1989年底,無師自通的戴玉強終于憑借自己的實力,考入總政歌劇團。當時,他身上只剩下七元錢。進總政不久,戴玉強又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開始進一步系統學習。先后師從顏可婷、韓德章、馬秋華、金鐵霖、吳其輝等多位名師,自學成才的聲音被一步步修飾規范,一個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逐漸被業界磨練出來。
“當堅持成為唯一選擇,我的命運被星光恩澤。”戴玉強終于一步步在接近自己的夢想。
舞臺上的歌劇緣
天才,勤奮,然后是機會。戴玉強有幸把握了成功的所有秘訣。剛剛進入總政歌劇團,戴玉強雖然屢被推上主要角色,但對于歌劇的悟性,尚處懵懂。戴玉強始終沒有放棄。他抱著譜子背歌劇唱段,硬是啃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意大利文。大夏天,家里沒空調,戴玉強抱著一大杯濃茶,光著膀子,擺一盒火柴。唱完一遍抽出一根火柴,直到把火柴盒唱空。皇天不負有心人。當1995年中央歌劇院為公演歌劇經典《圖蘭朵》公開招聘主要演員時,戴玉強以絕對實力入選,成為劇院唯一的“外援”卡拉夫。
演出時,世紀劇院如同星光之夜,《圖蘭朵》在中國首次公演。那一夜,戴玉強以極致的發揮完美地展示了自己,也第一次充分享受了歌劇為自己帶來的無限愉悅與滿足。那是戴玉強第一次用原文演唱西洋歌劇,他以輝煌而富有激情的聲音征服了整個舞臺,也讓人們從此記住了他的名字。1996年、1998年,歌劇院兩次復排《圖蘭朵》;之后,國家大劇院續寫《圖蘭朵》,國家體育中心“鳥巢版”《圖蘭朵》……戴玉強都是當之無愧的卡拉夫王子。“我已經在海內外演過100多場《圖蘭朵》,卡拉夫是我演得最多的角色。”戴玉強說。
歌劇改變了戴玉強的人生,也提升著戴玉強對藝術追求的高度。2002年,世界三大男高音來京演出,中方推薦了幾名國內男高音做同臺交流。戴玉強送去的帶子被帕瓦羅蒂的經紀人魯道斯錯聽為老帕年輕時的錄音,連稱找到世界三大男高之后的“第四人”,驚嘆之余,把這個中國年輕歌唱家推薦給帕瓦羅蒂。戴玉強像做夢一樣,赴意成為老帕第一位亞洲弟子。
寶貴的兩周時間,帕瓦羅蒂親自為戴玉強授課。“每次上課大概有45分鐘,上了3次。其余的時間就是他的老師、來自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藝術指導吉爾多給我上課,上午他給帕瓦羅蒂上,下午就給我上。授課形式跟國內聲樂系一樣,一對一,我唱他聽,有問題的地方就提出來。”
三次親自聆聽,帕瓦羅蒂給予戴玉強的,不僅是聲樂上的啟迪,更多是他對藝術的感受,對藝術的熱愛和投入,這是一個藝術家拋開技術之外的一種境界,忘我、虔誠而純粹。
接著,三大歌王的經紀人魯道斯與戴玉強簽約,把他推向世界歌劇舞臺。2003年10月,戴玉強在美國波特蘭歌劇院主演歌劇《圖蘭朵》,先后在11個城市巡演。2004年7月10日,戴玉強與世界著名歌唱家瑪利亞·古麗基娜和薩姆爾·拉梅依合作,在英國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成功主演了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當地發行廣泛的《地鐵報》評價戴玉強的演出是“全場唯一的
一顆閃亮的明星”。2004-2005年演出季,戴玉強又被皇家歌劇院邀請登臺演出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和《波西米亞人》。同時,他于2004年9月在美國密西根歌劇院再次主演歌劇《托斯卡》,2005年他在美國主演《阿依達》。作為EMI唱片公司旗下的歌唱家,同年,EMI唱片公司錄制發行了戴玉強第一張世界著名歌劇詠嘆調的個人專輯唱片。
世界舞臺向戴玉強敞開大門,面對這一切,戴玉強顯得非常平靜:“‘第四大男高音’、‘帕瓦羅蒂的接班人’的稱號,是人家說的,我只是聽聽而已,我還有許多事要做:過語言關,力爭有機會登上奧地利維也納歌劇院等世界四大歌劇院的舞臺……”
幾年間,戴玉強在國內成功地主演了10部西洋經典歌劇中的7部:普契尼的《繡花女》《圖蘭朵》,威爾第的《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比才的《卡門》,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等。不僅如此,他更專注于中國原創歌劇的首演與挖掘,先后主演《趙氏孤兒》《西施》《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太陽雪》等中國歌劇。他說:“歌劇在中國曾一度跌入低谷,近年來才有升溫趨勢,但中國歌劇界的整體水平與西方相比還差得很遠,我們的歌劇創作與演出目前還處在初級的階段,上演的都是傳統的西方戲劇,這也是我、廖昌永等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在戴玉強的時間表里,讓中國歌劇走出去的夢想,也已經進入倒計時。他不但在舞臺上,同時也作為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在接受采訪中、舉辦講座中,都身兼使命,身體力行,不遺余力地介紹、推廣中國自己的歌劇。他表示,自己一生的“終極目標、終生的追求,就是用科學的藝術的方式和方法,讓全世界的歌劇迷聽到一個中文演唱的中國式的歌劇”。
也許,這是戴玉強畢生的追求,他愿以此窮盡生命,包括所有迸發出的才華和熱情。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