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田壯壯鼓勵我活下來
電話里,李雪健的聲音還是那么平和親切,不疾不徐,仿佛那一場大病在他身上沒有留下什么痕跡。然而,正是這場磨難,讓他如同鳳凰涅槃,找回了自己的精氣神,不再拍違心的廣告,不再降低自己的藝術追求。近日,剛剛加入《有你才幸福》劇組的李雪健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如何闖過那道“鬼門關”。
【黃昏戀】
“這不只是男女之情,而是如何度過余生的問題”
在情感倫理劇《有你才幸福》中,李雪健扮演一位在城市中遭遇生活和情感多重危機,最終在黃昏戀中覓得幸福的老人。
羊城晚報:你以前也演過很多父親角色,這次《有你才幸福》里的“祺瑞年”有什么不同?
李雪健:祺瑞年的故事發生在當下,就是眼前鮮活的事情,而以前很多父親角色都是上世紀80年代或者更早的了。
羊城晚報:據說你在劇中和陶慧敏演繹了一段“黃昏戀”?
李雪健:對。我覺得這個現象以后可能會有很多,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僅是老年人的觀念,還有全社會的觀念,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常說“老伴老伴老來做伴”,但夫妻雙方總有一個要先走,現在又都是獨生子女,孤獨的老人怎么辦?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可還是有一些年輕人對這個問題不太理解,他們很難理解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就會說到底圖什么呢。這個戲就有講述這方面的內容。
羊城晚報:你以前好像演感情戲比較少,會不適應嗎?
李雪健:不會。每種愛情都有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有的外在,有的內在,不一定要卿卿我我才是愛。劇中的兩個人最終離不開對方,互相牽掛,成為彼此的知音,這不只是“男女之情”,而是怎樣看待和度過余生的問題。
【生死劫】
“我感覺自己就是被摔爛了的那條魚,生不如死”
2001年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李雪健被查出患了鼻咽癌。他沒有離開,而是堅持把戲拍完。之后他開始接受放射治療。放療的副作用極大,李雪健的脖子開始潰爛……
羊城晚報:當時已經查出了大病,為什么還要堅持把戲拍完?
李雪健:這戲拍了一小半,發現病了。當時劇組征求我的意見,我說必須得把它拍完,不拍完,那是恥辱。如果這個戲因為我停了,對我會是個打擊,沒準兒這病還會加重呢!
羊城晚報:病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李雪健:什么感受呢?就像你去飯店吃飯要了條魚,服務員把一條活魚拿到你面前,你覺得可以,他就“啪”把魚狠狠摔在地上,那魚可能沒死,但內臟肯定被摔爛了。我就是被摔爛了的那條魚,生不如死。
羊城晚報:有沒有想過放棄?
李雪健:想過。
羊城晚報:那最后又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李雪健:有一次田壯壯給我打電話,我哭得說不出話來。后來他給我寫了封信。信里說:“我們都知道你很痛苦,這是我們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可再難有我們創業的時候難嗎?創業的那個階段,那個過程那么長,不比你現在難得多嗎?那個時候都過來了,現在你怎么就過不去了?你缺少了人起碼的精氣神兒。你是個男人,沒有精氣神兒哪行啊?我們還等著和你合作再演幾部好戲,你也能再創造幾個好的人物給觀眾們,你必須要有精氣神兒。沒有過不去的……”我永遠忘不了這封信。
羊城晚報:親友的鼓勵和支持讓你堅持了下來?
李雪健:是。我兒子那時才13歲,隱隱約約覺得家里出事了。他屬兔,身邊有一個常戴著的小兔子玩意兒,他就寫了一封信給我,把那個小兔子送給我,希望它保佑我平安。這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事業觀】
“人的好名聲是日積月累的,可一件事就能毀了”
在中國幾大實力派男演員中,李雪健出名最早,名聲最響。可如今面對這個紛繁蕪雜的世界和光怪陸離的娛樂圈,他卻有些迷惘。“我不明白”,成了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甚至隔著電話都可以想象到,他是如何皺著眉頭、苦笑著,吐出一肚子的困惑。
羊城晚報:你現在接戲的標準跟以前有什么變化嗎?
李雪健:還是那樣———要真正對戲動了心動了情;其次就是大家都要有一致的意愿弄一個好的作品;再有,就是有沒有能力,沒有能力再喜歡也不行。
羊城晚報:你是不是很介意別人說你演了一個爛片?
李雪健:那當然。這是最丟人的事了。
羊城晚報:你說不太接受太商業化的東西,為什么?
李雪健:我開始當演員的時候,認為影視是一門藝術,要導演說了算。如果導演說了不算,我就有點犯嘀咕。
羊城晚報:你很怕一個不懂藝術的投資方掌控一切?
李雪健:那種戲,拍完了播不了放在那兒,既浪費錢,又耽誤工夫。有錢就弄,我覺得這樣特別不好。劇本也好,演員也好,還是要以導演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才是對的。
羊城晚報:有人認為只要拿了片酬就行。
李雪健:這種情況不是主流。大部分演員還是想盡力弄一個好東西的。也許偶爾有這種只為錢的,這種人不是真正的演員。現在有些東西我真是不太明白……比如有時候我覺得這個戲人物演得不對啊,亂七八糟,可是收視率特高……(笑)這是怎么回事啊?我不明白。這讓我想起我主演的主旋律電影《楊善洲》。《楊善洲》在北京放映的時候,有一個電影院一天安排了一場,只有兩個觀眾,其中一個還是我愛人。我特難過,特傷心。后來票房終于過億了,可是同時期有一個放映一天票房就過億的電影,就是《變形金剛3》。我心里也特別不明白。
羊城晚報:你主演的《焦裕祿》曾經那么受歡迎,為什么《楊善洲》不行了,你想過嗎?
李雪健:所以我不明白。我拒絕看商業大片。
羊城晚報:你是太理想主義了嗎?
李雪健:我是民族主義吧……我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笑)。我覺得咱們的民族挺了不起的。
羊城晚報:你說你再也不拍廣告了,你對自己的要求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李雪健:不高,這是按照我自己的要求在做,如果能做到,我就知足了。這樣起碼能夠心情愉快吧。我覺得人生怎么過都是一天,干嗎不高興地過呢?我的自尊心讓我很看重這個東西,不能去隨便拍廣告,雖然做這個很賺錢。我拍了《搭錯車》以后,大家不說這個戲,老把我和那個口含片的廣告聯系起來。廣告里有句臺詞:“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偏偏我就在《搭錯車》里演一個啞巴。人家說我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我的自尊心就特別受不了。我太太就勸我別再拍廣告了,她說我們家也不需要那么多錢,夠用就行了,干嗎去自尋煩惱呢?我現在就想保持一個好的心態,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愉愉快快生活。
羊城晚報:你很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李雪健:觀眾的想法我當然要在乎。我們演戲就是給觀眾看的啊!我要做個稱職的演員,在意觀眾的想法是我的責任。別的,無所謂。
羊城晚報:所以名和利相比,你更看重名?
李雪健:對。好容易走到今天,人的好名聲是日積月累,一步一步得來的,可要是想毀,一天,一件事就毀了。得來不易的東西,要好好珍惜。
“《楊善洲》在北京放映的時候,有一個電影院一天安排了一場,只有兩個觀眾,其中一個還是我愛人。我特難過,特傷心。”
———當年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祿》曾經轟動一時,但去年《楊善洲》的票房卻不行,這讓他感嘆“我不明白”,并堅持拒絕看商業大片。
(編輯:歐陽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