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腔漢調——漢劇文物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展
時間:2014年05月24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圖為漢劇伶人鼻祖米應先神像。
漢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省代表性劇種,有四百余年歷史。漢劇首先融合西皮、二黃聲腔,實現“皮黃合流”,是中國皮黃之源,并從湖北傳播至各地。清代乾隆年間,漢劇、徽班進京,為京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漢劇雖為楚腔漢調,卻既上承昆曲又下啟京劇,影響后起的諸多劇種。
5月20日至6月20日,由國家大劇院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楚腔漢調——漢劇文物展”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數十件湖北省博物館藏漢劇文物展品,包括砌末、行頭、劇本等實物,并輔以視頻資料。其中漢劇伶人鼻祖米應先神像、道光年間的戲曲瓷板畫屏風等文物更是首次展出。(潘金月文并圖)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