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秀民族文化豐富新型城鎮化道路
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需要優秀文化保障和支撐。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具有內在關聯。賦予新型城鎮化道路以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優秀民族文化協同發展,有利于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健康推進。
新型城鎮化與民族文化的內在關聯
新型城鎮化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帶來新契機。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帶動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成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礎和依托。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優秀民族文化的開發利用和傳承保護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廣播電視、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搭建新平臺、新載體,促進優秀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推動優秀民族文化的時代化、大眾化。凝練優秀民族文化,彰顯民族特色,已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充分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產業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新動力。產業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物質支撐。圍繞優秀民族文化發展文化創意、文化生態旅游等優勢產業,能夠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新動力。可以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組合不同文化元素,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生態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產業鏈完整、規模效益明顯的民族文化產業基地,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在刺激消費、擴大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依托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開發特色景區景點,發展歷史文化旅游和生態觀光旅游,延伸景區開發、市政建設、道路交通、生態環保以及餐飲住宿、娛樂休閑、購物體驗、會展演出等旅游關聯產業鏈條,不僅可以直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還可以改善城鎮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為歷史文化景觀、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物質基礎。
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優秀民族文化協同發展
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需要賦予新型城鎮化以民族文化內涵,凸顯新型城鎮化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質,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優秀民族文化協同發展。
以社會主義文化引領民族文化,塑造新型城鎮化的靈魂。社會主義文化吸收了優秀民族文化的精華,優秀民族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多樣呈現。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用優秀民族文化多樣的形式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各族群眾的基本行為遵循,確保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加強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豐富新型城鎮化的人文內涵。文化自覺要求人們深刻了解和認識本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作用價值和發展趨勢。文化自信是在高度文化自覺基礎上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進而站穩自身文化的根基、堅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在新型城鎮化中,我們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彰顯民族特色,在繼承文化根脈的基礎上實現和諧發展。
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轉型,創新新型城鎮化的路徑模式。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我國源遠流長的優秀民族文化,蘊含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樸素的生態哲學,為民族地區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孕育了優秀的文化基因。民族地區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使新型城鎮化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
(作者單位:中共云南省委黨校)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