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面臨新挑戰 好記者不是一錘子打出來的
編者按:近日,有媒體作了一項調查,在當今外表光鮮、實則艱難的職業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記者、醫生和律師。曾經被稱為“無冕之王”的記者是社會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而如今這個職業開始面臨新的挑戰。當前的新聞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堅守新聞職業道德操守?一個好的記者是如何煉成的?
聚焦以上熱門話題,記者采訪了從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60余年的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方漢奇。訪談內容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我們的新聞學教育出現了問題
新聞工作者應該是一個令人敬仰的職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一些記者已經或被動或主動地忘記、迷失甚至背棄了自己當初的新聞理想,做出背離社會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
出現這種現象,一部分原因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記者利用新聞采訪權、輿論監督權尋租的機會多了。但是,出現這些問題也不能全部歸咎于市場——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有很多年了,他們的記者大多還是能夠通過自律和他律來約束自己的新聞采訪行為。
出現新聞道德缺失的問題,從一個層面證明了我們的新聞學教育出現了問題。日本新聞教育家小野秀雄認為,新聞學專業有兩門功課必不可少——一個是新聞史,一個是新聞倫理。
學習新聞史會涉及新聞道德的內容,但是上課的時候,卻可能是老師言之諄諄,學生聽之藐藐。學習新聞史就是要教會大家以史為鑒,繼承好的傳統,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比如,哪些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這在新聞史上都曾經出現過,學生可以從歷史案例中得到啟發,用以指導自身實踐。
除新聞史外,新聞倫理課程涉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尊嚴和本分。在市場經濟時代,來自社會上的誘惑很多。新聞職業受人尊重,站在道德制高點,如果連記者本人都失去了底線,怎么可能做好本職工作?
新聞教育的攤子鋪得過大
當前,很多新聞工作者認為新聞行業壓力大、收入少、缺乏尊重,這些困境都是客觀存在的。新聞工作是一個既需要腦力,也需要體力的行業;需要方方面面的基礎知識、足夠的新聞敏感性、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對政策和大局的了解,還需要優秀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行業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社會要求。
與此同時,新聞事業正面臨著一個三千年來亙古未有的大變革時期。平面媒體的出現在中國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先有報紙的國家。19世紀70年代后,民營現代化報紙大量涌現,突破了舊有的報刊體系。到20世紀初期,基本上就是平面媒體的天下。隨后,20世紀20年代出現廣播,50年代出現電視,80年代進入互聯網時代。新聞事業從單一平面媒體的時代發展到今天多媒體并存的時代,只用了一個世紀。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新聞教育迎來了大發展的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北到南,我國只有4~5個新聞專業的教學點。“文革”后新聞事業的大發展對新聞人才需求量增加,相應的新聞教育也得到快速發展。如今,全國新聞專業的教學點已經接近1000個。
在新聞事業大發展的時代,年輕人向往這個專業和工作,是很自然的事情。現在,新聞專業的教學點多了,畢業生多了,新聞人才需求狀況已經不像20世紀80年代那樣“求大于供”——也就是說,經過30年的大發展,新聞教育的攤子鋪得過大了。應該根據全國各種媒體的人才供給需求關系來配置教育資源,適當地把過多、過長的戰線收緊,否則就會造成就業困難——事實上這種傾向已經存在。
夯實學生的人文基礎應成為共識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新聞行業都是新聞專業畢業生的天下。隨著媒體的細化、行業的細分,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不同專業的人才開始進入,新聞工作者的組成變得多元化。
新中國成立后以及新聞教育大發展時期,不管是新聞專業院校還是設有新聞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從教學安排上來看,絕大部分時間進行的都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學。近年來,很多設有新聞專業的院校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開始調整教學方向。比如,根據自身的師資特長發揮學科優勢,法律院校培養熟悉法律知識的記者,財經院校培養熟悉財經知識的記者……學校發揮師資與學科專長培養學生無可厚非,但是文史哲經知識的培養時間不能因此被削弱。
事實證明,只有保證足夠的文史哲經等基礎知識教學,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即使他們將來不從事新聞工作,也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例如,北京大學新聞系20世紀50年代培養出了一位畢業生——日后成長為優秀記者的郭超人。在北大讀書時,郭超人的語言學老師是王力,文學史老師是游國恩,經濟學老師是陳岱孫,這些都是大師級的師資力量。此外,畢業于燕京大學新聞系的江平成了著名法學家;畢業于人民大學新聞系的楊義成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寫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胡福明是哲學教授,畢業于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當然了,新聞專業的學習只是打下一個成長的基礎,他們的成功也與個人的努力以及時代提供的機遇有關。
總之,任何一個好記者、名記者都不是一錘子打出來的,都需要終身學習。每進行一個采訪,每接觸一個新的領域,記者都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新聞工作就是這樣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地積累經驗,知識和能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也是記者職業的魅力所在。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