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委員:古建筑防火是個大事
今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突發火災,持續10個多小時,席卷了古城數百棟房屋,令人震驚。
其實,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的594年中,共發生火災近百起,是現存的名勝古跡建筑群中發生火災最多的一處。最近一次火災為1987年8月24日晚上,故宮景陽宮遭雷擊起火,經奮力撲救,有效保護了室內文物和毗鄰建筑,但是景陽宮屋頂被全部燒毀。
安全工作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生命線。我國文物建筑大多采用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小,其火災特點總體表現為易發生火災、易造成蔓延、易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可以說,火災是威脅文物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對文物建筑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特別是隨著文化遺產保護范圍不斷擴大,文物建筑安全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當前,古代建筑的消防安全面臨著新的挑戰,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隱患。例如,有的古代建筑的保護范圍內存放著易燃、易爆物品,搭建有易燃建筑;有的在古代建筑內使用電熱器具和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固定用火設施;有的未經批準在古代建筑內拍攝影視作品、舉辦展銷會;有的進行古代建筑修繕施工前,缺少消防安全預案;有的古代建筑未按規定配置消防給水設施;有的古代建筑未安裝完善有效的避雷設施等。
防火工作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應該把防火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認真貫徹《文物保護法》和《消防法》。各文物博物館單位要逐級落實防火責任制,切實做到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人。
結合目前古代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性古代建筑消防安全專項檢查。深入分析當前古代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開展古代建筑火災事故風險評估,建立古代建筑火災防范的標準體系,集中治理,切實消除各類火災隱患。其中,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應該是消防安全專項檢查的重點,必須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和防范措施。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