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電視劇盤點:百花齊放新意多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宏觀調控下,2013年的電視熒屏沒有出現題材扎堆的亂象,宮斗熱、家斗熱、諜戰熱逐漸趨于理智,簡單模仿、粗制濫造之風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遏制。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家庭倫理題材、抗戰題材以及古裝劇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創新。
革命歷史題材敢于反思歷史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被公認為“不好拍,難好看”。現實中,人物臉譜化、說教味太濃確實是這類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通病。2013年以《尋路》《陳云》《聶榮臻》《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卻努力嘗試創新。
《尋路》講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遵義會議召開這段歷史時期,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在曲折和挫折中尋求中國革命發展之路的艱難歷程。此劇的亮點不在于戰爭場面有多激烈,也不在于故事有多少懸念,而在于引導人們從歷史的高度甚至哲學的高度去反思革命歷史,給人以深刻的教育與啟示。正是由于該劇的“歷史反思性”,使得劇中的歷史人物比過去更接近“真相”。比如,朱德軍事上的才能不容置疑,但由于性格原因,戰略失誤較多,陳毅也是“喝洋墨水”的,當時同毛澤東也是有分歧的,最終,通過事實讓他更加認可毛澤東指揮的正確。
《陳云》《聶榮臻》《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傳記片則對這些歷史偉人進行了全方位的表現——從出生到青少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這些電視劇一方面再現了偉人們的成長軌跡,具有一定的揭秘性,增強了電視劇的觀賞性;另一方面“以人話史”,也有重新梳理歷史的功用。通過聶榮臻,觀眾重溫了“兩彈一星”的研制歷程,通過陳云,觀眾回顧了改革開放的激蕩歲月,通過毛澤東,觀眾再次走進建國大業的那段歷史。
總之,2013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多了一些客觀,少了一些夸張,多了一些反思,少了一些粉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這種轉變,一方面說明電視劇創作人員的成熟,另一方面更說明我們黨執政64年后的自信與自醒。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