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攝影培訓項目為志愿服務增添一把力
為基層文藝工作者打開一扇窗 為志愿服務增添一把力
——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攝影培訓項目在寧夏成功舉行
11月16日晚,寧夏80余名攝影家學員自發自費組織了“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攝影培訓項目寧夏計劃”結業聯誼會。會上,很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有學員說,20年以來寧夏沒有這么集中、這么好的攝影培訓了;也有學員說,感謝中國文聯,這次培訓將影響自己的一生……實踐證明,公益志愿項目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
由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合力實施的“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攝影培訓項目寧夏計劃”,于今年4月8日起策劃籌備,7月6日正式開班啟動,至11月17日結業,5個月時間內共組織了14位老師講授的13次課程,培訓學員160余名,培訓攝影愛好者1600余名,結業前這些學員累計培訓群眾攝影知識和技巧1500余人次。期間,中國攝協還特意安排銳意攝影器材公司為學員免費檢修相機。從各方面的反饋看,項目進展平穩順利,反映積極效果良好。
項目特點
在形式上,兼備專業性和普惠性。這個項目不同于專家見面會,也不同于工作坊,是一種既面向專業攝影師、又面向攝影愛好者的普惠性培訓。項目精心設計了“周末2天4個單元”的獨有課程模式,全部邀請國內一流的攝影師、理論家、技術專家和教育家等作為首批“中國文聯文藝培訓服務志愿者”,以循序漸進的授課模式培訓學員。課程涵蓋各個攝影門類,包括紀實、風光、建筑、人像等范疇,還兼顧了攝影師相對亟須提升的技術、后期等方面,而且在老師年齡結構、知識層次和擅長領域等方面都做了均衡考慮。更有意思的是,考慮到跨界藝術對攝影的滋養和借鑒作用,邀請了知名電影導演和攝影師以聯講的形式授課。從寧夏學員的反映看,這種課程設計不僅是獨特的,而且是成功的。
在內涵上,具有公益性和延展性。這個項目作為公益項目,經費較為短缺,人手較為緊張。為了把項目做好,中國攝協主席、分黨組書記王瑤多次強調要高效務實并做足公益。分管此項目的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認真策劃、精心組織,并對課程設置、項目實施等給予明確而細致的指導。同時,為了讓更多群眾享有攝影文化成果,把項目的價值和覆蓋面最大化,項目在對攝影人進行培訓的同時,還要求學員在學習之余擔當志愿者的角色,對普通群眾進行攝影輔導和培養,增加了項目的延展性。
操作經驗
通過各種表格做好項目管理。中國攝協通過認真思考,并與寧夏文聯、寧夏攝協及時溝通,在加強課程針對性的同時,通過一系列授課登記、課程點評、學員要求、組織者規范等表格和條例做好項目的基本程序管理。比如學員登記分表和累計登記表將學員的上課情況登記在案;每節課對老師的評價表給了老師一些壓力,也便于主辦方了解學員的真實需求;學員志愿服務登記表詳細說明了每位學員在接受培訓之后要接著培訓群眾的具體路徑等等。
通過操作規范做好異地遙控。這項活動屬于異地操作的項目,遠程遙控成為難點。中國攝協與寧夏攝協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把每次課前、課中和課后需要完成的任務以《操作規范》的形式固定下來,同時又有部分的機動內容。寧夏攝協、青銅峽攝協和同心攝協的同志們手持《操作規范》,便知道活動該怎么搞、項目該怎么做,了然于心。
通過組織志愿者做好項目服務。這項活動組織頻繁,幾乎每個周末都有課程,工作強度非常大。寧夏攝協、青銅峽攝協和同心攝協幾乎每周末都要去組織課程,非常辛苦。為此,中國攝協一方面協助他們做好老師邀請、訂票、課程研討等事宜,另一方面鼓勵更多志愿者參與,請學員同時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組織、服務工作。事實證明,寧夏攝協的務實組織和真誠服務,贏得了各位授課老師的認可。
下步工作
計劃實施期間,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羅成琰赴寧夏作了考察調研,副主任廖懇前往寧夏開班。寧夏攝影愛好者反饋積極,全國不少團體會員予以關注,其中貴州、河北、青海等省表示希望明年將此項目落地。屆時,將采用公開的方式選擇下一家團體會員承辦明年的志愿培訓項目,基本條件是:攝影基礎確實薄弱,會員人數稀少,大型攝影活動短缺,又有強烈愿望提高的團體會員,真正把公益活動辦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羅成琰表示,攝影培訓項目作為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之一,是文化惠民工作的新舉措,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從文藝支教到文藝培訓志愿服務,我們更要在種文化上下功夫。寧夏的攝影人非常渴望得到提高,攝影項目培訓班在這種情況下提供這次培訓機會可謂正當其時。培訓班的講課內容從普及課程到高端課程,適合不同層次的攝影人,這就像為我們寧夏的學員打開了一扇窗口,能夠讓大家呼吸外面的空氣,接受新的理念、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家,深入思考,準確判斷,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思維。
(王妍峰)
大事記
4月8日 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召開文藝培訓工作會議,和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志愿服務工作負責同志共同商議文藝志愿培訓項目試點事宜,中國攝協組聯部提出扶持會員人數稀少的西部省份的思路
4月15-20日 撰寫方案,研發課表,征求業界專家意見
4月22-23日 中國攝協組聯部派員赴全國會員最少的寧夏考察,包括授課場地、住宿情況,以及當地攝影水平等
4月24日 向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提交考察報告和項目實施方案
5月8日 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與中國攝協共同修改方案,并最終形成項目實施方案
6月17日 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向文聯黨組領導上報項目實施方案,獲正式批復
7月6日 開班儀式在寧夏吳忠舉行,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副主任廖懇,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出席
8月24日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羅成琰考察項目并召開座談會
11月17日 中國攝協副主席李學亮作為最后一次課程的主講老師,為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11月28日 向中國文聯報送項目總結報告
課程安排
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攝影培訓項目寧夏計劃結業合影留念
中國文聯文藝培訓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攝影培訓項目在寧夏開班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羅成琰考察培訓項目
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副主任廖懇,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出席開班式
授課志愿者感言
解海龍(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家)
我們這次去不是送米送油的,而是送文化下鄉。我強烈的感覺是偏遠地區影友日益增長的迫切的文化需求,短短兩天時間,大家的學習激情讓我很感動。
開班儀式后我們就接著上課了,中午飯的時間比較緊張,可是等我提前來到教室時,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著了,中午也沒人想要休息一下。下午課后,晚上本來是安排休息的,結果很多人都在宿舍里頭和我互相討論,很熱烈。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就都起床拍片子,我們選擇了一處農貿市場作為創作基地,大家又犧牲中午休息時間挑出來照片,踴躍播放點評。
這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作為志愿者,我們應該多來這些地方,和大家一起感受生活,一起體會攝影。
梁達明(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著名攝影家)
作為文藝志愿服務團的一員,我覺得很光榮,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次寧夏的攝影講座讓我感觸尤為深刻。
我參加過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協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每次都覺得時間短,拍些反映當地的變化和群眾精神面貌的照片送給他們,缺少和當地攝影人的交流。這次就不同了,兩天的活動開展了攝影知識和攝影技術的輔導講座,與當地影友零距離接觸,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作為一名專業攝影工作者我會積極地、更好地為基層攝影人服務。同時我也希望通過更多攝影工作者的努力與實踐,讓我們服務的地區出現更多的攝影藝術人才,真正把扶貧變成扶持與扶助。
肖雁群(攝影技術專家)
這次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我帶來了一些啟發。無疑寧夏人是熱情的、淳樸的,也是有著求知欲的。我所講的雖然是關于攝影的后期制作,但實際上后期即前期。我講了一些新鮮的觀點讓大家可以接受,這樣一個念頭可以像種子一樣慢慢地發芽。課后,我還幫當地建立了一個好的輸出工作室,這樣才能夠讓廣大的攝影人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作品,從聽講座,到實踐,到自覺,這樣一個文化思維脈絡就可以形成。
章翔鷗(策展人)
這次活動出發點很好,組織得也不錯,講課還應該更系統化,要提高學員對攝影、文化的認識,更多地要靠學員自己悟。攝影涉及范圍廣,內容多,需要扎扎實實學習,長期不斷交流。可以通過舉辦創作班、展覽、討論、作品幻燈交流,開拓視野,授課老師對學員個人創作的作品及創作中遇到的難點有針對性地講解,使學員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培訓花絮
點評作品
課間交流
深入基層
認真講解
專心求教
觀摩作品
授課現場
檢修器材
實地拍攝
學員作品選登
黃河樓星軌 李 鵬 攝
黃昏中做禮拜的青年 楊 峰 攝
新移民 新觀念 趙學軍 攝
窗外的風景 曹文德 攝
捕撈 李旭竹 攝
窺視 趙永琪 攝
夢幻飄渺 陳興剛 攝
狐 宋笑梅 攝
地方和學員心聲
宋鳴(寧夏文聯副主席)
非常感謝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寧夏舉辦攝影項目培訓班,帶給寧夏攝影家更多的精神食糧。課程充分重視了學員綜合藝術素養的提高,學員往往弱點不在技術,但綜合藝術表現有所欠缺,培訓班對學員在這些方面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張春榮(寧夏攝協副主席、秘書長)
開班后,寧夏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熱情極高,盡管接受培訓的正式學員僅百余名,而且食宿費用都需自行承擔,也絲毫沒有減弱攝影家們對攝影的熱愛和積極性。大家每周從寧夏各地自費乘車、開車前往同心、青銅峽聽課,特別是吳忠、固原、石嘴山、中衛市等地的基層攝影組織專程租車趕赴同心參加培訓班,為寧夏的攝影創作凝聚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每期課后,學員們在微博微信紛紛發表感言,相互討論,探索鉆研,勤奮創作。
李鵬(青銅峽市攝影家)
這次活動不單單只是培訓,通過這個培訓項目,把市級和縣級等基層的攝影組織的活力全部調動和發揮起來,也把基層攝影家協會的組織者和攝影會員及愛好者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以各級協會為單位組織參加活動,尤其作為縣級會員,渴望通過組織參加活動,獲得高層次的攝影知識,學習最新的攝影理論、動態、發展趨勢。
牟將(吳忠市攝影家)
中國文聯、中國攝協對寧夏攝影學員的培訓特別及時、到位,自己從事攝影近15年,第一次聽這樣的高規格課程,基層會員反應非常好,聽完課后都在不停地思考討論,大家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激烈地爭論,總結學到的東西,最關鍵的是思想上的碰撞。創作時,拿起相機學會了帶著思考拍攝,為什么拍,如何拍,再帶著問題去聽課,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收獲,盡管每周都要堅持聽課,有些疲勞,但相對收獲這點付出是值得的,這樣的培訓學習對我們來說就像雪中送炭。
孟達(中衛市攝影家)
首先可以肯定地講,這次活動辦得非常好,為我們寧夏攝影家帶來了非常大的信息量,老師講課認真,內容具有藝術性、思想性、技術性、前沿性,對整個寧夏的攝影事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自己從事攝影30年,幾乎很少聽到這樣的高端課程,形式也很好,即使我們的路程較遠,有些困難和疲勞,但還是能夠克服并及時調整好,可以適應培訓班的學習安排。
張世軍(銀川市攝影家)
成為攝影培訓班的一名學員感到特別榮幸,從心里感謝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寧夏攝影家協會為我們所想所做的一切。老師講得非常好,平易近人,每一堂課我們都能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建議在培訓班的基礎上,能否在一定時間內請每名授課老師分批帶學員,以作業形式通過網絡指導,直接對接,進行作品點評,指導創作,進一步使學員在培訓后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學,持續性指導也許培訓效果更好,學員收獲更大。
蘇克文(同心縣攝影家)
這次的攝影項目培訓班是集中大規模的培訓,在寧夏史無前例,感受很深。一是開拓了視野,老師帶來了新的更多的營養,結合自身經驗對攝影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二是增長了見識,涉及面廣、內容深。三是課程設置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了我們的攝影技術。四是加強了學員之間的交流和切磋,尤其拉近了寧夏偏遠地區、基層地方攝影學員和全區各級學員之間的聯系,共同提高。建議課程內容可以更多更豐富,希望學到更多的知識。
強繼周(固原市攝影家)
聽完課我們收獲很大,以前參加大賽,舉辦展覽,但從未有系統性的學習,現在認為很有必要全面地系統地掌握攝影各方面知識,還要觀摩國際國內的大師級攝影作品,從中借鑒學習。
本版文圖由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中國攝協提供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