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術出版的中流砥柱
10月18日,一份報告擺在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的面前。“2013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評選結果揭曉,社科社推薦入選8項,排名第一。”
連連的喜訊,讓社科社的2013年變得難忘。這一年,它35歲。
逆水行舟中的追求
在市場經濟大潮裹挾下,學術資源迅速市場化。在綜合分析了業內外的形勢后,社科社確立了堅持走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的發展道路,決定向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發布的重要窗口、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出版重鎮、中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的發展目標邁進。
堅守學術出版之路曲折而且坎坷。沒有教材、教輔出版資源,沒有學習文件類行政發行資源,但社科社把學術出版做成了主業,靠大量學術精品,打造了專業學術出版社的品牌,在出版界、知識界、學術界樹立起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形象。
學術出版做出了門道
隨著國家科研投入的增長,學術出版資源變得豐富。社科社始終保持著清醒。
社科社進行了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以堅持專業出版特色為導向,根據學科重新調整和劃分了編輯部機構設置與出版方向,成立了七大專業出版中心以及數字出版中心、大眾分社、年鑒分社;完善編輯崗位責任制,科學設置新的編輯部考核方案,突出專業選題、重大重點選題等社會效益指標,加大對其政策傾斜力度。社科社出書品種3年來累計增長76.52%,總收入累計增長74.3%,純利潤也顯著增長。
對守望者的回報
社科社的守望,終有回報。
該社自主策劃的大型叢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是學術研究和創新的基礎性工作,具有占領學科制高點的重要意義。
傳統品牌圖書“劍橋史系列”,繼《劍橋中國史》《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之后,《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的翻譯工程已經啟動。囊括了社科院學術泰斗最有代表性著述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已經出版37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系列叢書”等也都是社科社的特色產品。
與此同時,社科社以更加開放的學術視野,大膽追蹤國際學界領銜學者,以更加敏銳的問題意識精心捕捉國際上好的選題,相繼重點引進了哈耶克文集、布坎南經濟學系列等圖書。
南京大學對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影響力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綜合學術影響力在全國581家出版社中排名第五。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社科社在全國獲獎出版社中名列第二。該社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數量近兩年在各出版社中連續排名第一。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