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以國際視野來表達中國關注
伊拉克戰區,一個疲憊的女人背對著坦克殘骸坐著。天空沒有一絲云彩,死一樣的沉靜,路面上坑洼不平,生命的體征只有躬身而坐的黑衣婦女,這一切都在無聲地泣訴著戰爭造成的悲劇。剛剛閉幕的中國第十五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暨2013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上,伊朗攝影家馬赫迪(Mahdi Razavi)的這幅名為《不要戰爭》的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這幅作品獲得了本屆國際影展的“女性”主題類銅獎。
主題類是本屆國際影展新開設的類別,與傳統的非主題紀錄、藝術和商業幾大類別并行。對于今年的主題為何確定為“女性”,中國攝協主席、分黨組書記王瑤解釋說,“女性”是一個國際性的話題,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全世界的攝影人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也讓社會各界共同來關注女性的發展問題。以此鼓勵攝影人通過攝影來履行社會責任,用照相機參與人類建設,同時增進整個展覽的人文內涵和學術性。
的確,細觀本屆國際影展的“女性”主題類參展作品,從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樣的國際政壇女強人的環境肖像,到中國大涼山區背著哭鬧的妹妹或弟弟上學的小女孩的無奈身影;從烏干達和南蘇丹的童子軍組照,到多組母親與女兒在一起體現出遺傳顯性基因特征的畫面;從幾個俄羅斯年輕女孩的青春留影,到伊朗一位拿著丈夫遺像的老年婦女的手部特寫……這些精彩的瞬間,展現了全球女性的各種話題,特別是她們作為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從中也能感受到包括攝影人在內的全社會對她們的格外關注。據悉,今年的“女性”主題類別引起了攝影人的極大參展熱情,共有6756人投送了16564件作品。
女性是柔美的,同樣又是剛毅的,在許多時候,女性的耐力往往令人驚訝。獲得“女性”主題類金獎的作品《漁家女》中的劃船女生活并不寬裕,在辛勤勞作的同時還要哺育孩子。該作品的作者、中國攝影師孫長健介紹說,作品拍攝于2010年的柬埔寨洞里賽湖。為了表現勞動婦女的艱辛,他采用黑白影調的單色形式,略去了艷麗的喧嘩,保留了黑白的質樸與厚重。緊握船槳的手臂穩健有力,船槳以傾斜直線的形態貫穿于畫面之中,強化了作品的力度。這不僅僅是賽湖水上人家的劃船女,也是眾多勞動婦女的寫照。孫長健對記者表示,他參加過上一屆國際影展并入選,本屆設置主題類別,這種方式非常好,讓他和周圍的攝影師有了更多的針對性,也更有責任意識地拿起相機去記錄。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性攝影展覽,由中國攝協主辦的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覽自1981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4屆,累計收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余名作者(人次)的參評作品近36萬幅,成為當今世界攝影藝術展示的平臺以及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年更是收到來自98個國家和地區的17189名攝影人投送的作品共計76398件(150559幅),在來稿人數和稿件數量上創下歷史新高,已經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國際攝影比賽之一。與往屆不同的是,本屆國際影展首次設立國別展、中國攝協CPA獎牌和獎金、推薦人制度,進行電子化評選并在評選期間舉辦大師班。中國攝協國際部負責人陳靜表示,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正吸引著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攝影人的目光,在這樣一個廣泛參與的國際性賽事里,設置主題展,可以借助這個平臺,以國際視野來表達中國關注。據了解,今后,中國國際影展還將舉行其他主題的攝影展覽,比如關注水、環境、貧困等社會問題。(記者 郭青劍)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