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名人“語錄”能否“一笑而過”
主持人白巖松近來有點煩。一個時期以來,他在節目中“痛并快樂著”的一些評述和言論,招來了不少“粉絲”,接著就有“好事者”把他的一些話編撰成一段段“語錄”在網上傳播。問題是,這些“語錄”中有些話他“紅口白牙”確實講過,而有些則“語焉不詳”,似乎說過那么一個大概意思,還有些則是他本人都“鬧不明白”的話。
有人說,如今我們已進入到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人們希望通過三言兩語的閱讀或記錄,就能表達自己的感慨或心情,于是“語錄”式的文字大行其道。有些人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但又懼“人微言輕”,恐怕影響有限,于是見有名人、大腕表達了與自己有共鳴的話,便趕快擇其要者以“語錄”的形式予以發布。這其中自然難免有掐頭去尾、斷章取義之作,但為了具有“權威性”的效果,有時也顧不得那么多了。當然,更有為一己之私而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名人身上,借船出海,編造一些所謂的名人“語錄”,則已涉嫌侵犯名人的名譽權了。
網絡是各種真假“語錄”傳播、生存和發酵的天然空間。有些人為了要表述自己的思想觀點,除了利用個人的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外,傍名人編“語錄”也漸成趨勢: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小說里最深刻的十句話”便在網上流行,其中不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這樣一眼便能看穿的偽名言。前不久,一篇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文章在網絡上瘋傳,后有媒體查證,該文系拼湊而成,并非楊絳原話。
面對真假名人“語錄”,我們該怎么辦?就名人而言,一是要珍惜自己的話語權,不要往往為了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而在一些所謂的“灰色地帶”游走,說一些出格的話。二是對一些確實“霸王硬上弓”,把一些無端之詞硬編成為名人“語錄”隨意散布的人,還是應該拿起法律武器,堅決維護名人的名譽權。而普通讀者和網友,對名人“語錄”盡管有時難辨真偽,還須放松心態,姑且一樂。至于那些熱衷于編撰名人“語錄”的人,只要忠于名人的原話原意,編成“語錄”放在網上一樂,也未嘗不可。但若篡改他人原意,甚至無端編造“客里空”的所謂“語錄”,那就要在道德和法律面前進行檢討了。
不讓白巖松們再為“語錄”的真偽問題所困擾,也是我們當前凈化網絡輿論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還需我們共同努力。
?。ㄔd東方網,作者許興漢)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