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需要一股浩然正氣
時間:2013年10月14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王曉蕓
“那個年代,那個中國,有過那樣一些先生,培養了那樣一群學生。”黃暉在談到創作《恰同學少年》的初衷時說,“《恰同學少年》是寫我的教育與青春夢,是對現實的教育問題的關注與理想中青春歲月的夢想相結合的產物。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寫教師怎樣教書育人,學生怎樣讀書成才的書。”
正是在這樣的創作理念的支撐下,《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代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
黃暉在《恰同學少年》中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學子,他們刻苦學習,志存高遠,拋棄了世俗的利益而執著于對遠大理想的堅守。“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是短視的,僅僅盯著分數或者未來的一份工作。他們相信崇高,相信理想,把小我視為國家、民族之大家的一員,而在他們走向崇高之際,精神上也無比快樂。”
談及青年毛澤東形象,黃暉認為,正是在湖南第一師范的學習生涯改變了他,從19歲到24歲,這是一個青年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入學時平凡得仿佛我們身邊的鄰家少年。但他很幸運,遇上了一所好學校,一位好校長,一群好老師,于是,開始從平凡走向不凡。“但是,自始至終我都把他當作一個普通學生來寫,這是一個有個性、有天分、有缺點、有活力的活生生的青年。”
聽聞《恰同學少年》入選中宣部等向青少年推薦的一百部書、一百部影像,黃暉表示很高興,同時也對廣大青少年提出一份期許:“浩然正氣,這是我為我的同學少年們找到的青春基準點。憂郁與迷惘不該屬于真正的青春歲月,青少年要昂揚到極致,陽光到極致,渾身上下,正氣浩然,這樣的青春才更動人。”
(編輯:蘇銳)
· | 軍旅文學也吹“青春風” |
· | 人民論壇:讓青春伴隨著書香成長 |
· | 匯聚青春能量 奏響筑夢華章 |
· |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
· | 青春是永葆熾熱的情感和對世界的好奇——專訪著名編劇李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