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縱橫》傳播正確歷史觀
由光明日報和陜西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專家研討會10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歷史題材電視劇應如何處理好收視率和藝術品質、市場元素和文化操守、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之間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由西安曲江新區、陜西廣播電視臺、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歷史史詩劇《大秦帝國》之《縱橫》,講述了商鞅變法后日趨強大的秦國惠文王時期,年輕的國君果斷任用張儀,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險局,奠定秦國強大基礎的故事。創作者以歷史正劇的形式,全景式還原了戰國七雄合縱連橫的歷史原貌,史詩般再現了秦國近50年的波瀾畫卷。繼《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第一部《裂變》2009年播出掀起收視轟動并引發專家學者和觀眾好評后,作為該系列第二部的《縱橫》今年9月5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氣勢恢宏的制作、貼近史實的劇情,再次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李春林、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彥在研討會上發言。李春林認為,《大秦帝國》之《縱橫》以正面的歷史觀、宏大的歷史氣象和厚重的藝術氣質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開拓了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新境界。該劇傳遞的正能量及其在歷史劇創作上積累的經驗理應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陳彥指出,歷史是一個民族立足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歷史,并運用歷史形成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才能使中華民族具有持續性、長久性。電視劇《大秦帝國》努力發掘推動歷史進步的力量,藝術再現歷史過程中的艱難曲折,既有現實指導意義,又有理論思維的創新突破。
李曉虹、王丹彥、劉玉琴、曾慶瑞、路海波、范詠戈、丁亞平、林立、張潔、戴清等與會專家對該劇深刻的藝術內涵和創作者自覺的文化擔當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指出,近年來,在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過程中,一些影視劇從業者為追求所謂“商業元素”戲說歷史、解構歷史、消費歷史,從而涌現出了一批以后宮、穿越、玄幻等為內容的“神劇”“雷劇”。在這種形勢下,《大秦帝國》之《縱橫》的創作者保持嚴謹的創作態度,尊重史實,遵循藝術規律,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其存在、發生、發展的環境,對歷史上的社會生活做審美的把握和藝術的再演繹,用緊湊流暢的情節、頗具感染力的畫面和人物形象表現出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風云際會、精彩絕倫的智慧斗爭及政治軍事較量。
據出品方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元介紹,除了第一部《裂變》和第二部《縱橫》,《大秦帝國》第三部已進入后期制作階段,第四、五部正在籌備中,將在五年內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五部總篇幅將在200集以上,形成大秦文化影視項目集成,以此帶動陜西文化建設的全方位發展。研討會由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主持。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