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費如何帶來新增長
文化消費如何帶來新增長
——拉動北京文化消費的思考與對策
擴大文化消費,以消費帶動供給,是實現首都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路徑。在當前形勢下,北京需要緊緊抓住文化消費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引導和促進文化消費,將文化消費培育成為首都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化消費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消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標志。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文化消費是一種“奢侈品”,文化產品匱乏,文化消費更是無從談起。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文化消費已經從探索培育階段向快速成長階段過渡,文化消費已經開始成為百姓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經常性支出。僅以北京為例,文化消費的支出已經占到家庭總收入的10%以上,且發展勢頭相當強勁, 2012年北京居民人均文化消費增速超過25%。
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文化消費與文化生產相對應,是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這一基本經濟關系在文化經濟領域中的體現。就發展文化產業而言,文化企業能否做強做大,投資是否有效益,從根本上講,取決于是否有發達成熟和旺盛的消費市場。只有在市場化前提下,消費者掏出真金白銀,才能使企業生產的產品真正成為商品,進入文化市場的循環之中,也才能激發創意,促進產業發展。
文化消費是社會經濟效益的試金石。文化產業具有多重功能,如傳承文化、陶冶情操、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等,因此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而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必須通過文化消費的途徑來實現。如果沒有人來消費,再好的電影只是拷貝,再好的圖書只是印刷品,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等于零。
文化消費應成為北京新的經濟增長點
北京新的消費增長點在哪里?當前,北京正在進入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特別是在主動調控房市、車市的形勢下,相關行業收入大幅下降,需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的難點和重點在消費,最大潛力也在消費,文化消費恰恰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北京文化消費這幾年增長很快,市場潛力巨大,如果加以刺激引導,釋放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按照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進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時期。北京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經達到13797美元,專家認為,北京文化消費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高端文化人才薈萃,消費人群龐大,資源基礎雄厚,營銷渠道通暢,市場輻射力強,在促進文化消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北京應該在營造一個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文化消費市場的同時,著力培養文化消費理念,引領文化消費意愿,激勵文化消費行為,讓文化消費常態化,成為居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拉動北京文化消費的有效路徑
一方面,北京普通居民保障性儲蓄投入仍占主導,文化消費的支付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另一方面,首都豐富的文化優勢資源還沒有充分轉化為有市場吸引力、受群眾歡迎的優秀文化產品。可見,北京還缺乏把供需雙方有效結合起來的文化產品供需平臺。對此,政府應該積極引導,主動作為。
一要豐富文化產品。要通過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文化創新資金引導、文化金融融合等手段,加大優秀文化產品生產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不分國企和民企,不分事業和產業,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不斷推出能夠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和一流的文化服務。
二要培育消費群體。政府必須把保障基本的文化服務與培養文化消費習慣區分開來,讓人們樹立起文化消費是每個家庭的正常支出、個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的習慣;要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市民養成花錢享受自己喜歡的文化產品的習慣。
三要搭建供需平臺。通過搭建起立足北京、輻射海內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需平臺,使北京成為國內文化產品和海外文化產品進出中國的首發地和全國文化產品的集散地。定期舉辦文化產品交易和促進文化消費方面的活動,逐步打造起對供需雙方產生強大吸引力、在海內外有強大影響力的文化消費平臺。
四要完善消費市場。進一步加快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重點發展圖書報刊、演出娛樂、影視劇、動漫游戲等產品市場;進一步完善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春秋兩季首都電視節目推介會等交易平臺;推動設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平臺、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健全中介機構,對文化創意產業馳名商標、著名商標予以行業保護。
五要擴大消費領域。加強對市民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場消費的調查研究,創造和提供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興建書店、劇場、影院等文化設施。積極引導文化與教育、體育、旅游、休閑等結合的服務性消費,以及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新興文化消費;引導文化設施和重要交通節點周邊配置便民商業設施,推動文化產品銷售和服務向大型購物中心、售賣場及大型社區延伸。
六要配套消費政策。制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差異性、可操作性的促進文化消費政策體系,對文化事業領域的公益性文化產品,通過政府購買等方式,對居民實行免費消費;對文藝院團劇場影院補貼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刺激文化消費。同時,借鑒其他領域的好政策、好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先行先試。
(作者系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黨委書記)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