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也是一種美
在籌備十藝節期間,山東省堅持“水準一流、規模適度、節儉辦會”的基本原則,對主要內容和項目進行重新設計和簡化,回歸藝術本體,實現簡約轉型,努力把十藝節辦成一屆“身瘦而形美”的藝術節。山東省節儉辦會的做法新風撲面,既節約了大量經費,又彰顯了節儉也是美的文化品格。
近些年,個別地方爭相舉辦奢華晚會和鋪張節慶活動,動輒比明星、講排場、拼投入,不僅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讓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盛行,而且也為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種打著文化旗號的不正之風,日益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山東省在籌備十藝節中的節儉做法,則讓我們在以往奢靡之風中,看到了健康審美觀的回歸。
節儉也可以很美。沒有了奢華演出,沒有了明星大腕,沒有了絢麗的燈光音效,是不是就不美了?非也!文化的真正魅力在于打動人心,在于用精神力量感動人。十藝節取消了明星大腕的演出,以參演優秀劇目演出取而代之,反而更能讓人從演出中找到熟悉的文化符號。
節儉也是一種美。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辦藝術節的過程中提倡節儉辦會,本身就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發揚。節儉的辦會理念,映照積極的文化態度,最終,這一行為又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節儉為了更多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終要靠文化作品來說話。一臺豪華的文藝演出,動輒花費數千萬元,但演完也就過去了。如果省下這筆資金用于傳統文化保護,或者是扶持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或是集中人力財力推出新作,則可以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如今,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總體上仍不富裕,制約發展的瓶頸仍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注重辦實事、求實效,珍惜民力,不搞勞民傷財的“奢華晚會”,不搞鋪張浪費的“政績晚會”。只有摒棄奢侈鋪張的文化觀念,真正把功夫下在文化創新上,才能夠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并推動整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和長久繁榮。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