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華文化 緣定龍泉青瓷
情系中華文化 緣定龍泉青瓷
——記龍泉官窯掌門人賴建平
圖為龍泉官窯蟠龍禧寶瓶。 資料圖片
2006年10月19日,在商務部“中華老字號”授牌儀式上,一位身材頎長的男子步履快捷地走上主席臺,接過了銅匾。由此“龍泉官窯”成為全國陶瓷界第一個獲得“中華老字號”殊榮的品牌,而這位男子則是第八代青瓷嫡系傳人、現龍泉官窯的掌門人——賴建平。龍泉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其傳統燒制技藝已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龍泉官窯則自宋、元、明以來一直為皇家獨享。數十年磨一劍,嘔心瀝血圖復興,“龍泉官窯”這一歷史悠久的品牌幾經埋沒后在賴建平的手中得以重生并煥發出新的活力。
賴建平出生于1953年,浙江麗水龍泉人士,祖上七代皆為青瓷匠人。受到家庭影響,他自幼耳濡目染,對龍泉青瓷的情結早已根植在心中。上世紀70年代初賴建平投身軍營,退伍還鄉后被分配到家鄉縣城里的商業系統工作。然而他毅然辭掉了這份工作,遵從內心的選擇來到國營龍泉瓷廠,正式開始了青瓷生涯。在隨后的日子里,他一次次地放棄了更好的工作單位,始終執著于祖輩父輩為之奮斗的龍泉青瓷事業,一路向前,義無反顧。
上世紀90年代初,賴建平敏銳地捕捉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他決定將家族的青瓷事業發揚光大。他來到了有著“天堂”美譽的杭州,決心從這里開辟出新的天地。賴建平在杭州租下幾個柜臺,開起龍泉青瓷店鋪,使龍泉青瓷從大山深處走向現代化的城市,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事業起步之初,最難的莫過于賴建平打出的“龍泉官窯”新招牌。那個時候,業內對于青瓷的認識還止步于“哥窯”、“弟窯”,并沒有“官窯”的稱謂,這就使他面臨著來自同行的各種非議。但賴建平不懼排斥,砥礪前行,最終使“龍泉官窯”這一品牌得以重生。
作為龍泉官窯青瓷承前啟后的人,賴建平運用現代市場觀念包裝傳統文化產品,產權保障,品質先行。他創建了“龍泉市官窯瓷業有限公司”,隨后向國家注冊了“官”、“龍官”、“龍泉官”等商標。同時,賴建平對瓷品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精益求精。為此他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翻閱眾多資料文獻,請教專家學者并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潛心研究,在原有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規范操作,推陳出新,使龍泉官窯“官”字號產品擁有堅實的品質保障。
如由賴建平創意設計的蟠龍禧寶瓶便是龍泉官窯的扛鼎之作。其形制如碩大的寶葫蘆,福禧齊天,大器拙樸,在傳承千年龍泉官窯精髓的同時,進行了創新的探索。該器物內外施釉,器壁皆開自然美麗率性無規則之大小紋片,內壁保持原色,外部著黑線,面顯紋路。同時兼收并蓄其他藝術之長,如器蓋上方的瑞獸貔貅,器身兩側的獅象雙耳環造型等,皆汲取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因子,表達禧福與祥瑞。盤桓器腹的八龍吟禧,則采用了浮雕素胎技術,既凸顯了八龍的精氣神,又使得青灰色釉的寶瓶有了立體的靈動感。
龍泉官窯“官”字產品端莊厚重,溫潤如玉,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傳統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賴建平的不懈努力下,龍泉官窯終于得到了世人的認可與青睞。龍泉官窯的產品已多次被選為外事禮品贈送給外國元首、政要和貴賓。
“我是龍泉官窯的繼承者、挖掘者和開拓者,我必須恪守誠信,讓龍泉官窯這一凝聚著民族傳統文化的奇葩綻放出更加美麗的花朵!讓更多的人通過龍泉官窯了解青瓷文化、了解中國!”賴建平說。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