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情詩有三大“共同語言”
時間:2013年08月13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羅振亞在第8期《博覽群書》雜志上刊文指出,愛情書寫貫通了近百年的新詩歷史,并且在每個時段均有不同的藝術氣象。但是,在向揭示情愛底蘊的中心意旨趨赴的進程中,情詩的每個時段與取向又都殊途同歸,至少達成了三點“共同語言”:一是多元開放的抒情個性與真摯自然的整體風格統一,無論哪個詩人、哪種情思的舒放,都因其璞玉渾金般自然、真摯的本質,蟄伏著奪人的魅力,飽含感動讀者心靈的情緒機制;二是情愛歌唱染上或濃或淡的感傷色調,這主要是因為悲劇主體的心靈外化所致,也源于理想與現實、現代性愛與封建文明的沖突;三是應和著現代人情愛心理微妙幽婉、秘不示人的特質,百年情愛詩的作者少數直抒胸臆,大多注意抒情方式、構思技巧、語言搭配的藝術打磨,以婉轉或間接的言說策略,營造含蓄美的境界。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