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溫度與市場法則
臺灣果陀劇場出品的話劇《搶錢的世界》近日在北京、上海等地巡演,制作方在演出宣傳冊頁上,將此劇定義為“斗智喜劇”,而它收獲的劇場效果,似乎印證了這句宣傳語。
該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個較為偏僻的小鎮上,一家以生產電線電纜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已經存在近百年,以生產帶動市政、就業,養活了幾乎全鎮人,但隨著光纖電纜生產規模的急速擴大和應用,公司面臨市場萎縮、業績下滑的危機。華爾街并購大亨伺機出手做多該公司上市的股票,意欲掌控公司股權后,對公司實行“清盤”,變賣廠房、投資地產,從中盈利。
在并購大亨眼里,一家注定要被市場淘汰的公司破產“清盤”,用變現的錢生錢,是順應趨勢、使公司價值余額最大化的唯一選擇。公司董事長年逾七旬,一生努力經營,滿心為實業生產和工人福利著想,在他眼里,并購大亨來者不善:公司破產,生產線變賣,家業敗盡,大批一生以廠為家的工人將面臨失業。這場“斗智”最終的結局令人唏噓:股東大會上,頭發花白的董事長一番深情的演講沒有換來股東的同情,選票幾乎一邊倒地投向了并購大亨。
這樣的故事,盡管是異國背景,但人們并不會感到陌生。傳統產業企業家與新興金融市場操盤手之間的“斗智”,被話劇作者用詼諧的臺詞、精巧的劇情設計置于喜劇的外殼之內,絲毫不影響它的“接地氣”和現實層面的深沉意義。在任何一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的國家和社會,這樣的“斗智”故事可能每天都在上演,它揭示了市場法則的剛性,也渲染了人情的溫度。歷史趨勢不可逆轉,落后的產業產能終會被市場淘汰。就是在這種冷酷無情的淘汰背后,發生著無數溫情脈脈的故事。
但時代風云中的個人也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身影。老董事長對事業執著有加,絕不接受任何變通、妥協,他信仰實業,不與操盤手討價還價,不向政府官員求情,不采納律師給出的斡旋乃至作弊的手段……在這場“斗智”中,他的堅持除了凸顯企業家的錚錚骨氣之外,沒有給他增加任何勝算。并購大亨的眼里只認得錢,錢之于他甚至不具有交換價值,只是一組紅綠跳動的數字,他崇尚智力游戲,喜好冒險、挑戰、刺激,他的演講充滿了梟雄的傲慢。沒有人為他鼓掌,人們只是把選票投給他,人們相信,他能幫大家賺錢。
天平最終向剛性法則傾斜,而其間的人情溫度,則給這出戲墊下了深厚的底蘊。一出斗智喜劇,有智力角逐,有喜劇架構,也有著深切的現實意義,劇里劇外同樣引人深思。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