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高考生應該在哪里接受專業教學?
江蘇如皋幾所學校將藝術生課程外包給社會培訓機構,引起廣泛關注。全國藝術院校系科成千萬,每年報考藝術專業學生更是萬萬千。但是,我們的普通高中教學卻幾乎沒有藝術教育,從而催生了藝術培訓亂象。記者調查發現,人們普遍有困惑——
藝術類高考生應該在哪里接受專業教學?
日前,江蘇如皋爆出幾所學校將藝術生課程外包給社會培訓機構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暑假來了,一大批志在考取藝術院校的學生也開始了高強度的沖刺培訓,各種藝術類培訓班愈加火爆。但縱觀近年來發展迅速又龐雜的藝術培訓市場,卻屢屢跳出不和諧音:收費標準甚高、“保過”虛假宣傳、在校生充當“名師”,甚至還出現了詐騙事件……可謂亂象頻仍。由此,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么促使“學校不去搞教學,反而當起了中介”?又為何明知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卻有越來越多的藝考生“偏向虎山行”呢?面對學生對藝術教育的渴求和對藝術之夢的希冀,相關部門該如何優化和整合資源,規范培訓市場、增強學校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放心又有實效的藝術學習空間?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采訪了多位藝術教育專家和從事藝術教學的老師,還有打算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及其家長。
學生、家長困惑:
普通中學藝術課程少,學校藝術教學“吃不飽”,不去培訓班我們找誰呢?
“2013年藝考的錄取比例是200比1左右,北影表演系今年報考的人數是4500多人,錄取是75人,比例是60:1,中國美院的建筑學系報考5000人,錄取45人,錄取比例111:1,中戲的表演系更夸張,9700人報考,只錄取50個人,錄取的比例是194:1,可見要從這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有多么不容易!”齊女士的女兒明年準備參加藝術類院校考試,她對這兩年的藝考格外關注,一系列數據也牢牢刻在腦海里。齊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喜歡音樂,可是以前只當成個業余愛好,上了高中后卻一心想考音樂學院,但因為沒經過系統的學習,而學校里也沒開設相關的課程,就只能在課外找老師“開小灶”學習古箏了。“從高二開始,每周末都要去培訓班上課,趁著這個暑假更要進行一番惡補了。學校不開設相關的課程,不去培訓班去哪兒學呢?學費再高也得去呀!”齊女士無奈地說。
“現在我們學校一周也就上一兩節美術課,僅靠在學校學的那些根本就‘吃不飽’,而我們也需要通過培訓班獲取一些考試的信息。”正在北京某畫室接受暑期培訓的張曉是北京一所普通中學的高二學生,他這樣描述自己每天持之以恒地奔波于畫室的原因,“雖然貴了點,但是有用的話還是值的。”不過張曉告訴記者,當初在選擇培訓班時他和父母也經過了一番掙扎,“因為現在培訓班太多了,有些根本就是蒙人的,我認識的一個人就被忽悠了,說是保過,結果交了錢、上了課,最后考試根本沒過,還得再考一年。”張曉說,他現在進行培訓的這個畫室是經過熟人介紹的,“據說每年的通過率很高”。
(編輯:子木)
· | 藝考延伸:最美考生寫最差漢字 |
· | 2013年藝考之變 |
· | 藝考,“捷徑”還是“囧途”? |
· | 藝考頻現雷人考題是進步還是作秀? |
· | [圖片新聞]藝考吹響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