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實:講好中國故事 追尋中國夢想
(三)
關于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年初全委會的部署,我著重強調兩項主題實踐活動:一是結合文藝創作實際,積極開展“追尋中國夢”的主題文藝實踐活動。二是結合文聯工作實際,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第一,關于在文藝界積極開展“追尋中國夢”的主題文藝實踐活動
偉大的事業,源于偉大的夢想。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他反復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人民幸福之夢、國家強盛之夢、民族振興之夢。“中國夢”這一時代最強音,已經成為維系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理想的心靈紐帶,成為激發億萬人民強烈愛國心和進取心的精神火炬,更為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空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擔當。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家國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優良傳統。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追求美好生活和攀登藝術高峰的夢想和憧憬,同時我們每一個人的肩上都擔負著實現“中國夢”的神圣使命和時代責任。而今天,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國夢”,就要為“兩個一百年”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這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國夢”,就要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獨特作用,為推動文藝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實現“中國夢”,就要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推出一大批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優秀作品,建設一支人民愛戴的、德藝雙馨的文藝大軍而努力奮斗。
文藝事業,是塑造美好心靈、熔鑄民族精神、激發創造活力的崇高事業。當今中國,在經濟科技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化民生明顯改善的前提下,人民大眾期盼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審美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文藝工作者實現“中國夢”、“強國夢”,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抒發中國情懷、塑造中國形象,創作更多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承載中國夢想、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優秀文藝作品,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使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和實際行動,成為倡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講好中國故事,就需要我們用藝術的方式深入發掘和深情講述千百年來中國人民胸懷理想、腳踏實地、奮力拼搏,用誠實勞動和頑強意志創造美好生活、夢想成真的感人故事,努力做到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見人、見物、見精神。
唱響中國聲音,就需要我們用藝術的方式充分展現當代中國人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豪邁氣概、精神風貌,大力謳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唱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時代主旋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
抒發中國情懷,就需要我們在文藝創作中,自覺把個人的審美追求與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融合,真情抒發人民大眾追求真善美、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情懷,生動反映中華兒女感天動地的大情大義大愛情懷。
塑造中國形象,就需要我們在文藝創作中,精心塑造一大批具有民族精神、傳統美德、時代品格、鮮明個性的中國人民的典型形象,充分展現人們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生活理想,全面反映當代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
中國文聯各團體會員、各單位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以“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積極開展采風創作、志愿服務、文藝評論、學習培訓和宣傳教育等活動,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聯干部職工緊密聯系文藝實踐和工作實際,深入理解“中國夢”的時代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入文藝創作、文藝工作第一線,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不斷汲取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提升創作水平和創新能力,努力推出更多承載中國夢想、謳歌時代精神、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文聯所屬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要擴大專題報道,加強輿論引導,奏響“中國夢”的時代最強音。
第二,關于在文聯系統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央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是縣處以上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活動的切入點是貫徹八項規定,活動的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要任務聚焦在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即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問題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著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著重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
中國文聯書記處和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把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強學習教育、改進工作作風、嚴格制度建設和推動文聯工作創新、促進文藝事業發展結合起來。我們將集中三個月時間,按照三個規定環節的部署,一是學習教育、聽取意見,二是查擺問題、開展批評,三是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緊密結合文聯作風建設的實際,扎實開展好這項活動。我們要堅持開門搞活動、廣泛聽意見,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通過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使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黨員干部的思想行動中,進一步引導各級領導干部不斷提高調查研究、掌握實情的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文聯組織和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形象,進一步推動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創新發展。希望各位全委會委員對文聯書記處更好地加強作風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并給予批評和監督。
對于全國文藝界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樹立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重點是要把“為民服務”的要求切實落到實處,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
一是站穩群眾的立場,擺正自身的位置,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要從感情上、思想上、行動上貼近人民,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融入人民大眾之中,書寫人民所思所想,反映人民所急所盼,為人民鼓與呼。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創作的表現主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把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作為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把人民群眾作為藝術表現的“主人公”,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反映人民群眾的現實追求、社會實踐和歷史偉業,自覺地為民放歌、為民抒寫、為民立傳。三是堅持為民惠民樂民,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工作的服務對象。文藝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也應服務人民、回報人民。我們要密切與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系,把最優秀的精神食糧送到人民群眾當中去,積極參與文藝志愿服務等文化惠民活動,讓群眾分享文化改革創新和文藝繁榮發展的最新成果。四是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和評價文藝作品的根本標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而我們必須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藝作品和文藝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是自覺踐行“愛國 為民 崇德 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牢記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道德修養,始終追求德藝雙馨,堅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提升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志們,我們已經闊步邁入一個追夢圓夢的偉大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實的工作作風,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奮發有為,不斷推動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業績。
(編輯:孫菁)